中证网讯 11月3日召开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 46项由工信部精选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中亮相,46个项目覆盖38个行业,来自21个省区及直辖市。其中,四川长虹基于个性化定制的设计、制造、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颇为引人注目。
工业4.0于2013年由德国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未来工业生产将是以信息物理融合为基础实现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这将是继蒸汽机、规模化生产和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为建设制造业强国,于2015年5月8日颁布的《中国智造2025》中提出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中国智造2025》是第一个十年计划行动纲领,也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
长虹得以入选工信部首批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有原因的,长虹过去几年在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转型步伐最快,决心最大,在家电业第一个推出家庭互联网战略,规划并实施了一套贯穿始终的转型办法。这也是为何在家电业被公认实力最强的格力与美的缺席首批试点示范项目,而长虹能得以名列其中的主要原因。
长虹此次被列入试点示范的项目,是基于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化,从设计到制造到服务,要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大型工业企业搞个性化定制,在过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长虹虽然属于消费电子类企业,离用户较近,但要想实现个性化定制也并不容易,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率。采用新生产方式的目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需求,背离了这几点则是没有意义的。长虹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用智能化方式实现了这一点,成为家电企业中走得最远的一个。
2013年,长虹就提出了以“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为重点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并随之“以人为中心”布局家庭互联网。之后的2014年,除了推出以ChiQ为代表的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外,长虹还宣布全面拥抱互联网,建立以消费者“痛点”为导向的设计、制造、交易体系。长虹在生产领域的智能个性化定制,开始上路。
长虹经过几年的探索,将智能制造体系运用到电视、冰箱、空调等多个生产线中。除了场地利用率有显著提升外,库存周转效率也大幅上扬,成本则有明显缩减,人均生产效率大增。个性化智能制造本身,就有很强的按需生产特点,可以将制成品精确到个位数,而这些个性化产品都是实际需求并无冗余,是不需要占用库存的,企业的场地成本也会降低。
当然,这一切都是开端,智能制造在长虹的全面普及还没有完成,还有诸多技术难题需要突破。不过长虹已经计划,在未来5年通过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研发构建三位一体的智能平台,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这一计划的目的是,未来企业生产与消费者需求直接对接,建设一套能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系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指明了工业企业的转型方向。而长虹的计划则是,力争在2017年实现模块化定制,2020年全面实现个人化定制。目标就在前方,长虹已经上路。(徐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