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师称,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属实,有望形成更有“拳头”价值的技术产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报记者 杨 萌
自今年8月底开始,“南车和北车合并”的消息将资本市场的热度调动了起来。而10月28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相继发布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两份公告的内容相同,“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股票自2014年10月27日起停牌”。
上述两份停牌公告,将“南车和北车合并”的消息再次炒热,而此前其他媒体报道,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铁路装备展上获悉,南车和北车正在进行合并工作,周末会有重大消息发布。
昨日,记者先后联系两家公司询问合并事宜,得到的消息均是“无可奉告”,但有接近两家公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停牌的重大事项太重大,消息随后会进行公布”。
合并事宜由来已久
南车和北车合并的话题已经由来已久。据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国资委和当时的铁道部等相关部门就已经酝酿并论证了南车、北车的合并问题,但当时因为发改委反对而搁置。
今年以来,合并的消息再次传出,不久之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南车和北车已经各自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重组构想。
对此,中国南车在9月4日发布公告,对上述合并的传言进行了澄清,称“央企重组整合相关事宜由上级有关部门决定,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未接到有关文件。同时,公司及控股股东未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整合事宜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过相应方案”。
按照央企合并重组的惯例,重组方案由参与重组的公司各方起草完成,然后交到国资委改革局,进行方案研讨,如果方案没能获得重组双方的认可,则无法进行到方案审议阶段,因此方案细节之间的讨价还价是最关键也是最漫长的阶段。当时,还有观点认为,如果涉及到南车、北车重组,合并方案仍可能是在南车、北车各自提交上来的方案基础上进行协商改善。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南车的方案是“北车退市,南车通过增发的方式吸收合并北车,北车资产并入南车”。而北车的方案是“南车、北车成立一个由国资委管理的新集团,下辖两个上市公司”。
当时,有证券分析师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合并,此轮合并的重点在于专业化重组路径,即将双方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核心技术、资产和人员归并到一家公司。
在上述证券分析师看来,南北车原本就是一家公司,2000年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中国南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并划归国资委管理,南车、北车两大集团因此成为独立的竞争对手。当时业务按地域划分,南方的企业划归南车,北方的企业划归北车。
“当时拆分时,只是按照地域进行区分,双方的业务架构和技术都是相似,甚至是重合的,由此埋下了今后恶性竞争的恶果。”上述分析师指出,同时,他表示:“如果这次的合并传言属实,而两家公司再次合并的话,有望形成更有‘拳头’价值的技术产品,代表中国出征海外,由此看来,双方合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竞争格局或被打破
实际上,南车、北车两家公司前后已经在海外多个市场引发价格竞争,最近两年来,相关政府高层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起两家公司价格竞争事件,并希望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时引以为戒。
有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装备的需求将在未来几年时间中达到顶峰,而南车、北车的产能则远远高于需求,必须要靠拓展海外市场来满足,海外市场是未来盈利的主要来源。
“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规划,全球高铁规划总里程可达4.2万公里,国外高铁建设成本又高达每公里0.5亿美元,这意味着海外高铁修建规划投资将达2.3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规模。另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东南亚、中亚及东欧一些国家建设高铁网的意愿最强劲,中国高铁将有望率先在这些区域打开局面。”有行业分析师预计。
目前,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均未发布2014年三季报,但据中报显示,中国南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4.16亿元,同比增长36.52%;营业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69.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1.09%;每股收益0.15元。上半年,机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97%,机车销量增加;客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11%,客车配件销量减少;货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7%,货车产品交付量减少;动车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8.84%,交付的动车组产品数量增加;城轨地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2.63%,交付的海外产品数量增加。
中国北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8.05亿元,同比增长5.16%;营业利润为28.45亿元,同比增长4.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二季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4%及74%。机车、动车组等轨道交通业务高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务收缩。期间轨道交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占总收入比达到75.4%;主要是机车及动车组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8.6%及61.3%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