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潮将席卷而来 或为资本市场一大焦点
并购重组是近年来政策战略扶持重点,也是国内资本市场热点和关注焦点。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和未来数年,A股上市公司将经历轰轰烈烈的并购重组浪潮。如今《重组办法》的修订为如火如荼的A股并购再添一把火。
中信证券认为,2014年并购重组显著加速且项目金额两级分化,前9月已完成/未完成数量/金额已超12/13年全年,大型项目显著增加,但平均金额有所下降。并购标的分行业来看,从已完成、未完成交易的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总价值上来说,信息技术、工业领先,反映了作为新兴产业核心之一的信息技术是产业升级、企业并购重组与发展战略重点方向,以及传统的工业领域作为最大的行业领域,仍是被并购重组标的的重要聚集地。并购买方分行业来看,工业/金融/材料等领域最多,反映了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并购重组标的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华东地区最为活跃,这也与京津、广东上海江苏等省份为经济/政治实力全国领先息息相关。
2014年并购重组主题市场表现彪悍,涨幅居前50名的跨界并购占据半壁江山:并购重组股市场表现彪悍,截至9月26日收盘,涨幅居前的个股大部分都发生了并购重组,涨幅居前50的并购重组股的最低涨幅都高达134%;涨幅居前50名的并购重组中跨界并购占据半壁江山,而这里面的跨界重组中涉足文化传媒领域的占比高达60%。
2014年涨幅居前50的并购重组股中,三低与两适中占主导:三低主要包括总市值、股价、ROE(扣除、摊薄),两适中主要包括市净率、资产负债率率:三低占绝对主导,低市值(低于30 亿元)、低股价(低于20元/股)占比超过80%;低ROE(低于10%)的占比超90%;两适中占主导情况下,适中的资产负债率(0-70%)占94%、市净率(0-4.6倍)占比78%。
上海证券认为, 国内进入并购高峰期;宏观经济所处的不同周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法律和政策因素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四大因素有助于推动企业并购;通过择时把握并购重组公司的交易性机会通过对近年来的并购样本进行计算,发现并购重组预案公告复牌后的0-30天和60-90天,以及发审委审批后0-60天表现较好,鉴于此,建议投资者在预案公告后尽快买入,持有至接近审批节点抛售,或者在审批通过后买入并持有至60天左右。
上海一私募人士表示,重组题材一直是市场炒作的热点。加之退市新规将在下月生效,对于ST板块来讲,有压力也有机会。要想避免退市,上市公司肯定会想尽办法保住壳资源,个股连续2年亏损且今年中报继续亏损,退市风险加大,但随着新规的推进,这类公司重组的进度将加快,重组成功又将刺激股价。“未来ST板块整体走势会呈现分化的态势。一些业绩预增、有望扭亏 ”摘帽“或者重组前景明朗的ST公司会吸引资金的关注。”
目前来看,受益于重组,*ST贤成和*ST新材近期表现较强。其中,蓝星集团重组的*ST新材,*ST贤成重组变身沪深两市第一只虫草股。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有30家ST公司公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三季报显示,*ST凤凰、*ST天威、ST金泰、*ST新业、*ST中富、*ST普林、*ST三维、*ST民和、*ST海化、*ST常铝、*ST派神、*ST新民等12家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实现扭亏。此外,*ST大荒、*ST合泰、*ST广夏等3家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大幅度增长,有望摘帽。其中*ST广夏在2010年暂停上市。一边改善业绩,一边也会抓住机会博重组。目前,*ST昌九、*ST新民、*ST新材、*ST明科、*ST霞客等数十家ST公司确定了重组方案或者正处于停牌筹划重组。另外,大股东变更或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ST成城、*ST景谷,后市同样值得关注。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ST股有机会但也需要注意风险,规避纯题材炒作赌重组的悲剧。(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