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间,老牌红筹股中信泰富,正式宣布正与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组成的“卖方”(目标集团),商讨收购中信股份100%股权。
这意味着中信集团拟透过向中信泰富曲线在香港整体上市,为中央推进国企改革踏出重要一步。
受消息刺激,中信泰富今日复牌,曾大涨逾3成高见16.54元破顶,至收盘仍涨12.95%,报14.3港元。
中信集团借壳中信泰富
将实现在港整体上市
根据公告,中信泰富与最终控股公司中信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将以现金和新股,向中信集团收购其持有99.9%股权的中信股份100%股权。中信股份官方网站资料显示,中信集团绝大部分的经营性资产,都已放入中信股份;换言之,中信泰富收购中信股份,等于收购中信集团绝大部分资产。中信股份其中一项资产,便是持有中信泰富57.51%股权。
收购涉及的金额并未披露,但不会低于财政部核准、由独立评估师评定的截至2013年底止估值。收购的支付方式,部分会用现金支付,另一部分用新股支付,新股每股作价13.48元,较停牌前溢价6.48% 。
据中信泰富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收购还在最初期,现金和新股的比例如何分配等详细方案,有待4月中旬在港交所进一步披露。
对于收购缘由,公告中表示,董事会认为潜在收购完成后,中信泰富扩大后的股本,拓宽的经营范围和更强的管理能力将增强中信泰富的实力,提高其竞争能力并充分把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机遇。中信泰富优化后的信用记录将会提高其融资灵活性,使其得以为各项业务融资。
中信泰富主席常振明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健全的法律体系、高水平的管治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优秀的人才,给中信泰富过去近30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香港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其继续发展的理想基地。
国企改革是重要因素
看中中信泰富香港平台
有消息人士指出,在国家积极推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中信集团此次透过注资变相整体上市,是希望作出改革的新尝试,并希望透过香港的资本市场走出去。
为了减轻中央的负担、提升经营效率,中央一直希望把央企或大型国企整体上市,至今只有2012年以H股形式上市的人保集团完成。中信泰富的情况有点不同,由于其在香港注册,属于红筹,而母公司却在北京注册,因此上述交易完成后,中信集团变相成为本港注册的境外企业。
昨日中信泰富相关负责人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承认,此次收购,国企改革是一个很大因素。对于中信集团来说,中信泰富在香港这个平台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将资产注入到中信泰富,可以让集团的发展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有分析指出,中信泰富以现金加发行新股方式收购中信股份后,变身为第一家在港整体上市的国企兼央企。无疑对类似国企是一个利好消息,短期引起股价上涨毋庸置疑。
独立股评人胡孟青认为,国企重组及整体上市乃大势所趋,如今由中信泰富收购中信股份,可更快顺利完成整体上市计划。她同时表示,包括中远及保利等国企,亦会走同一条路,投资者日后可依同一思路去“寻宝”。
资产净值有较大折让
券商看淡该项交易
但对于这宗中港两地最大规模的注入资产交易,券商机构反应冷淡。瑞银及大摩更分别给出了“沽售”和“减持”的评级。
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扩大后的集团由于要维持最少15%的股份流通量,所以中信泰富最多可发行的新股数目是67亿股。以每股13.48元计算,新股价值约等同120亿美元。该行对中信集团估值估算介乎60亿美元至240亿美元的现金代价需要透过额外借贷取得。
该行又表示大部份中信股份的核心资产,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资源以及地产业务之现价,均对账面值呈折让,认为集团扩大后的资产净值折让很可能更大(如30%),原因是主要资产均分开上市,所以中信集团的市帐率估值介乎0.5至0.6倍,对中信泰富现有股东才较合理。该行指这宗潜在收购将会构成关连交易,须待中信泰富独立股东通过。
有投行人士指出,这项交易涉及多重审批,亦涉及发行新股,而中信泰富可能需要集资,估计难以在一年内完成。
另外,据媒体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在接受母公司中信集团公司的资产注入之后,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计划出售约40亿美元的股份来恢复其公众持股量。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中信泰富可能接洽中投、淡马锡等主权财富基金,商讨基金购入中信泰富所发行股份的事宜。
对此,中信泰富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方面的消息目前无法对外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