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改革“第二波” 缩编减员初尝混合所有制
尹一杰
3月25日,中国铝业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铝总部已经成立了由董事长熊维平担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扭转亏损境况时探索建立更为系统、持久的改革保障体制。
在此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中,熊维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中铝2013年在推动市场化改革、扭亏为盈等方面初现成效,但对于中铝来说,“2014年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仍将继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熊维平透露,为全面落实改革政策,2014年中铝还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精简机构和人员,并关闭旗下几家加工厂,对企业的管控模式及下属分公司的选人用人机制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持续释放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铝获得的资料也显示,2013年,中铝也对旗下11家企业进行了压缩管理层级,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范围调整。
其中,河南分公司机关部室由13个整合为8个,处级干部压缩了21%,科技干部压缩了27%。西南铝民品事业部组织机构由16个精简为7个,缩编幅度高达56%,而中层管理干部则精简了25%,管理人员精简了32%。
在此前的大幅亏损压力下,中铝的改革之路仍未结束。“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扭亏,事实上,市场化改革我们一直都在推进。”中铝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改革“第二波”
事实上,对于率先在央企阵营中启动市场化改革的中铝来说,其此前头顶的数十亿巨额亏损使其不得不对自身“开刀”,而在历经了2013年的改革阵痛后,中铝也终于为自己赢得了喘息之机。
中铝3月18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13年公司实现营收1730.38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为9.48亿元,这也意味着中铝在资本市场暂时避免了被戴上ST帽子的危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铝的扭亏多来自于其去年频繁的资本运作,其财报中显示,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中铝的亏损金额仍高达78.07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铝获得的资料显示,为实现2015年彻底脱困的目标,中铝已重新调整了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做强铝业、做优铜业,做精稀有稀土,其他相关业务为三大核心主业提供服务和保证,加快向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转型”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中铝还全面清理、调减了“十二五”投资规划,压缩投资近1000亿元,其中2013年压缩投资175亿元,降幅达35%以上。
事实上,对于中铝这家员工总数达25万人,下属成员企业多达65家的铝业巨头来说,如何释放其子公司的市场活力无疑是事关中铝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
在此之前,中铝已经对包括河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西南铝业等9家子公司进行了内部组织结构调整,而包括东北轻合金等在内的11家企业也推行了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制度。
尝试混合所有制
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先后表态,欲引进社会和民营资本参与业务运营时,中铝也向混合所有制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铝党组就已通过决议,鼓励成员单位引进民营资本,吸引职工持股,并允许非国有资本控股。而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中铝下属子公司也随即拉开了与民营资本的对接。
近日,中铝下属的设计院所——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沙院”)与民营公司的合作则无疑是中铝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样本之一。
作为国内有色冶金领域的专业化研究院所,长沙院在此前的以承包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下日趋陷入困境,其发展瓶颈也越发明显。
“尽管长沙院每年还能保持七八千万元的利润,但跟外地同行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沙院党委书记阚保勇说。
但在中铝党组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决议下,长沙院也开始试图依托其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实现产业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长期寻求战略合作者 时,近期一家民营企业欲以现金出资方式控股长沙院,而在中铝总部的政策支持下,长沙院也随即答应,并以土地和技术作价,占股49%,该民营企业则出资 6000万元,持股51%。
事实上,长沙院与民营资本的联姻还只是中铝下属公司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案例之一,此外,山西铝业也与美国一家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进行镓加工,预计该项目2014年6月即可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