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压力我也没得抑郁症,我也不能得。”
1月17日,北京中铝大厦。坐在离《第一财经日报》记者1米左右的座位上,熊维平把一打厚厚的材料推到一旁,说,“其实不想照着材料讲,既然是座谈会,就拉家常,可能更真实”。
熊维平目前为中铝公司(下称“中铝”)董事长,同时也是中国铝业(601600.SH)的董事长。与前两任一把手相比,2009年重新回到中铝的熊维平,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市场,其所执掌的中国铝业前年亏损80多亿,但去年扭亏的一半功劳来自资产处置。
作为最大的铝制品公司,中铝没能展现出抵御行业周期的能力,熊维平自问:“我们没有成为行业不好的时候里面最好的企业,为什么亏损这么严重?”
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熊维平对中铝困境以及为脱困而做的努力,不藏不掖侃侃而谈。执掌的中铝巨亏,他胸中自然有难以消解的块垒,所以这次“说心里话,一吐为快”。
谈行业:对市场无可奈何
“我们前年亏损严重,仅股份公司就亏了82.3亿,十大亏损户的帽子戴在头上沉甸甸的。”熊维平聊起这一话题,说到激动处,他扬起左手来回比划,以让人明白他的所思所想。
对于中铝眼下的困境,熊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中铝巨亏的第一大原因,是业务尤其铝业务处在过剩产能的行业,“我2009年回到中铝后,确实没赶上好时候,真的是对市场无可奈何”。
截至去年底,全国形成的电解铝产能为3400万吨,但真正能开工生产的仅2400万吨左右,开工率仅为70%左右。更严重的是,近几年,铝价几乎呈现单边下降之势:2010年均价为18000元,2011年下滑到16000多元,到2012年均价为15600多元,2013年继续单边下行,现在的价格仅为13700元。
这样的价格水平,已经在行业平均成本线以下。
来自市场的冲击,并不能掩盖中铝自身存在多年的问题。
在行业不好的时候,中铝为什么没有成为里面最好的企业?熊维平对此思考的结果,正是中铝及旗下上市公司亏损的第二大原因:有亏损的行业,但不一定里面都是亏损企业,“我们亏损的压力,除了大的市场,也是自身竞争力不够造成的”。
中铝正式成立于2001年,至今有十多年历史,却像一辆笨重的老爷车,满载着一众工艺设备和产能相对落后的老企业,伛偻前行。中国第一个氧化铝厂、电解铝厂铝加工企业都在中铝,且目前还在生产,但这么多年市场变了,很多原来赚钱的企业开始亏钱。
“氧化铝企业为啥亏损,一是落后产能,不是拜耳法,能耗比别人高,这块产能大概还有400万吨;第二是人多,一个200万吨的氧化铝厂,民企1000人,我2009年回来的时候是12000人,其中科以上干部1000人,怎么比?”
与之相对的,民营铝企魏桥、信发等的所需原料大多来自国外,采用的是低温拜耳法,高温拜耳法的温度是260摄氏度,低温是140摄氏度,仅能耗就差一半。但中铝因为没有自备电厂,平均电价要比民营企业高0.12元/度,以综合电耗算,每吨要多出1680多元钱。
熊维平还说,体制机制内部市场化方面跟别家差距还很大,核心体现在三个方面,“管理人员是否能上能下,员工是不是能进能出,收入是不是能升能降,这也是国有企业的普遍问题”。
本报记者从中铝方面了解到,经过前几年努力,中铝目前的氧化铝厂平均用人还有6000到8000人,其中去年四季度中铝就通过内退方式减掉了19000人。“用工人数如果能达到民营企业水平,我也就不亏了。”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铝一下子减到跟民企一样,不可能。”熊维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