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金融科技助力中小券商投行差异化竞争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的首位,既体现出党中央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待,又赋予了金融行业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发展金融科技,提高投行执业质效,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直接融资,助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科技是中小投行差异化发展的重点

  (一)监管鼓励券商并购重组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肩负重要使命。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既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金融机构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所在。

  2023年10月30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2023年11月3日,证监会表示“鼓励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方式打造一流投行”。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了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整体路线图: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家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证券基金行业。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2024年多家证券公司宣布了一系列并购动态,包括浙商证券拟收购国都证券,西部证券拟收购国融证券,国信证券拟收购万和证券,国泰君安拟收购海通证券等。

  (二)金融科技助力投行差异化竞争

  目前,我国投行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投行业务市场份额进一步向研究能力、销售定价能力、风控能力强的头部券商集中,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同时,国家鼓励券商进行并购重组,中小投行面临非常大的发展压力,急需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线。

  在差异化路线选择方面,中小券商会选择聚焦于区域、聚焦于特定业务类型、聚焦于特定产业等策略。部分母公司所在地是北、上、广、深之外的二线发达地区中小券商,往往选择深耕母公司所在地的策略,加深与当地政府的联动,与辖区内的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共同发展,典型案例包括江苏的东吴证券、安徽的国元证券等。开源证券则是聚焦于特定业务类型的典型案例,通过提前布局新三板挂牌与督导业务,赢得了北交所IPO较高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整体排名。

  除了上述措施以外,金融科技也是一条差异化竞争路线。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大方向下,投行项目的核查工作范围逐步扩大,核查工作深入程度逐步加深,投行项目组的工作量不断提升,投行传统的人海手工作业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投行执业质量与效率,是各家投行差异化竞争的必选项。

  (三)目前投行科技投入非常小

  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洞察报告》[1],2022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金融科技投入分别为2,530.1亿元、451.3亿元和377.4亿元,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远落后于银行业和保险业。

  同时,在券商各业务线中,投行的IT投入占比非常小。根据证券业协会出版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3》[2],2022年证券行业总部员工加常驻外包专职IT人员,投行只有684名,占比3.28%,在各业务线中倒数第二,远远低于经纪业务的占比39.70%。

  2022年,投行业务IT投入占比由倒数第一进步到倒数第二,超过了融资业务,投行IT投入占比仅为1.99%,远低于中后台的43.10%和经纪业务的34.36%。

  二、投行科技的落地实践

  (一)国外投行科技落地实践

  根据彭博2017年的文章[3],高盛将IPO业务拆解为127个步骤,并通过“Deal

  Link”平台实现实现50%左右的流程自动化,如法律尽调、合规尽调、表格填写、报告生成等。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的IPO市场,各中介机构的分工与中国大陆存在一定区别,招股说明书主要由律师牵头起草,因此,我们所指的投行科技在国外更偏向法律科技的范畴。根据A&O SHEARMAN律师事务所2023年的文章[4],在IPO项目中,律师使用了3款工具提升IPO效率与质量:

  1、Atticus[5]

  律师需要验证招股说明书内的描述与原始底稿的一致性,以往律师都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核对。Atticus是一款用于文档验证的SaaS工具,律师可通过Atticus多人分工协作进行招股说明书的验证工作,大大提高了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2、Scribestar[6]

  Scribestar是一款用于协作编写招股说明书的SaaS工具,支持多用户同时分工编写同一份招股说明书,避免了以往使用word编写时的版本管理和分工协作的问题。同时,Scribestar还可以同步完成,这些清单在申请进入伦敦证交所的主要市场时与招股说明书一起提交。

  律师可以将招股书格式准则预先在Scribestar内设置,在撰写招股说明书的过程中进行关联和验证,Scribestar可一键生成监管清单(Regulatory Checklists)和pdf、word版的招股说明书,甚至与部分市场的交易所申报系统实现打通,可实现一键导入。

  发行人也可以访问Scribestar,更新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

  3、10BE5[7]

  N2N是10BE5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可将Excel财务报表快速生成招股说明书中与定期报告中的财务披露章节。在实际项目中,财务数据往往在申报前不久才会最终定稿,需要快速准确更新报告内的相关财务数据,N2N能够帮助中介机构和发行人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

  (二)中国投行科技应用分类

  从应用方向来看,金融科技在投行领域主要应用于投行系统及投行工具。

  1、投行系统

  2004到2010年,一些券商逐步建立OA为主的系统,具有流程审批、用印管理等功能;2011年到2014年,逐步有了投行项目管理的理念,个别券商通过系统对投行项目、客户、收入、合同进行基础管理;2015年到2017年,投行条线在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开始向质控管理、底稿管理、后督管理过渡。

  2018年以来,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2018年6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建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独立财务顾问工作底稿科技管理系统的通知》;2020年2月28日,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工作底稿电子化管理系统建设指引》,要求2021年起承揽的投行项目需纳入底稿系统进行管理。

  在监管的强制要求下,以底稿系统为起点,各家券商逐步建立投行质量评价、大投行、自律监管报送等系统。各家证券公司基本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建立专门的投行IT团队。部分券商开始采用自研+集成的方式,建立投行一体化平台,以华泰、中金为典型代表,中金21年7月启动建设投行一体化平台[8],在知识沉淀、数据整合及多维检索、文档智能撰写、智能尽调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大部分券商缺乏自研能力,仍依赖外部采购;截至目前,部分券商尚未建设投行一体化平台,没有专门的投行IT团队。

  2、投行工具

  投行业务场景分散,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类型的工具解决对应问题。目前,行业内普及度较高的投行工具包括银行流水核查工具、智能文档核查工具、函证系统、股权穿透核查工具、网络核查批量截图工具等。

  为满足合规要求,基本都采用本地部署的方式,集成于大投行业务平台内。一方面是满足监管要求,一方面是增加公司层面对投行在项目、质量、风险方面的控制。

  (三)华福证券投行科技落地实践

  华福证券以“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美好生活”为使命,践行“专业为先、真诚为本、图强求新、成人达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数智引领、人才突围、构建四点(投行、投资、资管、研究)一面(财富)”发展新格局战略指引下,华福证券积极发挥投行业务链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能力,把握北交所业务机遇,以“大投行”思维服务企业,通过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全方位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引导更优资金质量流向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投行业务实现突破飞跃。

  在投行科技投入方面,华福证券上线了大投行系统、发行系统、智能文档审核及比对系统。

  1、大投行系统

  华福证券大投行系统覆盖了投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工作台、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底稿管理、质量评价、存续期管理、投行知识库等不同功能模块,一方面满足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华福证券投行业务的管理与发展需求,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投行管理系统。

  2、智能文档审核系统

  华福证券智能文档审核系统运用行业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了文档解析、公式抽取、数据校验等方面的分析算法和模型,在内部审核及对外申报阶段,项目组和质控人员可使用该系统对各类投行业务文档进行自动化检查,覆盖IPO、再融资、公司债、ABS、新三板等全投行业务类型。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勾稽关系检查:检查财务指标和数值的勾稽关系,包括文段间、文段与表格间、表格间数据的勾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多文档交叉复核:对主文档与配套文档(如审计报告、财报、法律意见书等)进行交叉比对,检查数据勾稽及文段、表格的引用问题。

  (3)笔误及错别字检查:自动识别同音异字、近音别字、多字漏字、标点格式错误等常见笔误问题。

  (4)格式校对:检查章节引用等格式问题,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5)内容相似比对:复核文档内部内容的一致性,及时发现内部引用变化问题。

  (6)结果分类与标注:对复核结果自动生成批注,便于后续修改和审阅。

  文档智能审核系统上线以来,一方面提升了项目信息披露质量,降低合规风险;另一方面,提升了项目审核效率,辅助质控及内核人员快速形成对申报文件质量的判断,将质控及内核人员从大量基础复核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项目实质风险的审核。

  三、投行科技的发展建议

  (一)审核视角转向数据视角

  我国的发行审核制度以书面审核为主,投行目前工作量巨大的原因在于监管要求的核查数据维度增加、颗粒度变细,同时中介机构缺乏有效的方法论与工具,流水核查、股东穿透、穿行测试,均是如此。

  以数据视角来看,投行承做其实是以下几个环节构成:项目组现场尽调是发行人的数据采集,如搜集底稿资料、函证、走访、访谈等;继而进行数据清洗,如底稿整理、流水OCR转换Excel等;然后是根据各核查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寻找问题;最后是输出决策,如问题整改方案、各类书面报告等。抽象来看,IPO就是给发行人建模,申报文件格式准则、协会底稿目录就是数据格式。

  在当前的全面注册制之下,过往理念已经不能支撑未来的审核及监管趋势,发行人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往发展的结果,所有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都需要底层数据的支撑,中介的整改理念应该转向发行人的底层数据治理,并且采用更加科学的理念和工具,针对发行人全量的数据进行治理,这样才能够满足多维度的核查与问询、常态化的现场检查。

  (二)AI在投行逐步应用

  目前市面上围绕投行业务场景来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多为项目管理、底稿管理、簿记发行等满足监管要求的管理类系统,以及包含影像识别、文本纠错、文档一致性比对、在线协作等功能的通用文本类工具,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投行承做实务中的具体痛点。

  投行承做环节涉及海量的数据分析、内容比对、文本撰写等工作,产生了大量的金融文档,如工作底稿、备忘录、申报文件等,本质上,投行承做过程就是数据输入与报告输出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投行数字化产品,生成式AI更加适配投行业务的承做过程,能够提升尽职调查、报告起草、项目审核等环节的自动化率,降低项目组和质控内核人员的事务性工作压力,使其更专注于对项目风险和项目质量的把控。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层面的不断探索,AI在投行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cis)

  [1]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洞察报告》,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2403/4330.shtml

  [2]《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3》,纸质出版物,https://www.sac.net.cn/yjcbw/zqhyfzbg/2023/

  [3]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13/goldman-set-out-to-automate-ipos-and-it-s-come-far-really-fast

  [4]https://www.aoshearman.com/en/insights/embracing-legal-tech-a-game-changer-for-ipo-success

  [5]https://www.atticus.tech/

  [6]https://scribestar.com/

  [7]https://10be5.com/

  [8]https://mp.weixin.qq.com/s/Png-BdXd54e1mqSqpSYJTw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