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供暖技改 还城市碧水蓝天——访沈阳城市公用集团董事长孙连政
本报记者徐光
“城市供暖是民生大计,不仅要为居民驱寒送暖,更要还城市碧水蓝天。供暖企业应兼顾公用事业属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创新经营理念、升级生产设备是现代化供暖企业的必然之举。通过提升管理和技术,彻底改变供暖企业的低毛利现象,增强企业自身造血机能。”这是惠天热电(000692)控股股东——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连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的。
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沈阳市国资委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3亿元,业务涉及产业投资、城市供热、土地整理、房地产开发等。2011年4月成立至今,公用集团下属企业已从2家发展至20家,位列沈阳国有大型企业前五名。
公用集团旗下现有两家供热企业,分别是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惠涌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沈阳中心城区逾70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市场占有率近30%,是沈阳市最大的供热企业集团。
技术改造 提升盈利空间
据孙连政董事长介绍,目前公用集团负责的供热区域除惠天热电拥有的沈海热网1300万平方米面积采用热电联产方式进行供热外,其余供热均为手烧锅炉房,且供热负荷大部分为老城区用户,小型燃煤锅炉运营成本较高,导致供暖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很低,甚至出现亏损。权衡利弊,公用集团决定在沈阳市率先对现有燃煤技术进行改造,以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满足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公用集团借鉴了同为北半球的德国在城市供暖方面的经验,以高效、环保的煤粉锅炉作为热源,对新建热源和部分燃煤效率较低的老旧锅炉进行系统改造。截至目前,公用集团累计投入近3亿元,改造、新建煤粉锅炉供热系统共8个,锅炉总容量1000余蒸吨。改造完成后,锅炉的燃烧效率达到98%,热效率达到93%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3,除尘效率达到99.5%,炉内、炉外脱硫率达到85%以上,污染物排放浓度和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远低于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值。同时,煤粉锅炉产生的燃烧剩余物可全部作为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原料,采用封闭罐车直接运输到建材生产厂,实现生产原料全程有效利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同时减小了冬季供暖对城市环境的压力。
“引入煤粉锅炉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革命,通过技改减少燃煤使用量,降低运行成本,供暖企业凭此彻底摆脱了供暖业务价格倒挂的现象,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供暖业务盈利的新途径。目前,沈阳市区范围内有大大小小的供热锅炉2000余台,80%以上属于20吨以下的小锅炉。针对小锅炉能效低、污染重的问题,沈阳市政府加大‘拆小并大’的执行力度,力争2015年前,拆除市内20吨以下的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公用集团将抓住契机,计划在未来3年内,改造、新建新型高效气固双燃料工业锅炉总容量4000蒸吨,预计将新增供热面积约6000万平方米,届时将大幅提升供暖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通过与国内先进锅炉制造企业合资设立专用设备制造公司,逐步建设、打通一条包括煤粉加工、配送,装备制造,系统成套,技术服务的新型供暖产业链。 ”孙连政董事长说。
公用集团在进行供暖技术改造的同时,还将通过调整供热方式,进一步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供暖业务的盈利能力。孙连政董事长说,目前集团内部的热电联产比例仅为18%,其余均为手烧锅炉房,从目前的运行成本来看,热电联产约34元/吉焦,手烧锅炉房约为55—60元/吉焦。由于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燃煤锅炉供暖降低运行成本约50%左右,公用集团未来将逐步扩大热电联产比例。
借助资本市场 整合集团资产
孙连政董事长表示,惠天热电是公用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近两年来,惠天热电的存量资产不断优化,剥离了不良资产,注入了潜在的优质资产,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未来公用集团将把惠天热电作为资产整合和投融资的重要平台。
“目前,公用集团已经在煤炭储运、物流、土地整理、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产业孵化器的功能,为惠天热电培育更多优质资源。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同时解决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直接和潜在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孙连政董事长说。
“就像围棋盘上的棋子,局已经布好,下一步就看怎么赢。深挖潜力,向隐性资产要效益。”孙连政董事长指着市区地图上星罗棋布的锅炉房和换热站说。公用集团下属锅炉房累计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多数均处于沈阳主城区的核心位置。在实施煤粉锅炉改造及热电联产后,通过对现有热源进行“拆小联大”的重新整合,拆除的城中心锅炉房用地可以进行商业化改造,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社区银行、物流配送、区域便民服务等业务,将具有相当高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