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净利再增两成 PC十七个季度跑赢大盘
与惠普、戴尔不同,联想正在用一种独特模式延续其IT业务的逆市增长。
昨日,联想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联想该季营收达88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在该季度内,联想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达1260万部,已连续17个季度超过整体行业增长。
与此同时,联想也在今年第二季度跃身全球PC市场份额的首位,以16.7%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惠普。
据Gartner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约11%,这也是全球PC市场连续第5个季度出货量下滑。
那么,联想是如何在PC业保持逆势增长,又将如何应对全球PC行业下滑的趋势呢?
坚持走好PC路线
杨元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惠普、戴尔下放PC业务的战略地位时,联想仍然持续助力PC,一是来自于塑造一项拳头业务打响品牌的考虑;二是联想渴望通过PC规模所构建的渠道优势,来协助新兴产品的发展;三是PC仍然是一个拥有2000亿美元市场的大产业,从联想的现有资源和结构来看,放弃对PC的投入以及PC市场的追逐并不科学。
在此方向下,一方面,联想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之外,寻求增长点;二是在惠普、戴尔各自陷入内部矛盾,对PC业务理解产生内部分歧时,联想抓住竞争对手的喘息时机,通过并购快速占领市场,并在竞争对手的核心市场加以渗透;另一方面,在内部架构和品牌上,联想做出调整,逐步边缘此前的idea品牌,树立Lenovo和Think两大品牌,并从供应链效率的角度,将联想划分为Lenovo和Think两大业务集团。
杨元庆认为,联想已经有了并购IBM旗下PC业务的谈判和整合经验。而从结果来看,并购IBM PC业务已给联想在此后的发展当中带来了品牌效应和规模助力。如果没有对IBM PC业务的收购,联想或许至今还仅是一个拥有中国本土35% PC份额的国产品牌,而不会成为当今走向海外的国际品牌公司。
尽管在收购IBM之后的整合道路上走过弯路,但杨元庆看到,中国本土市场的增长规模已经有限。财报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联想PC在中国本土的市场份额为35.8%,仅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2011~2012年,两年间,联想相继在日本、德国、巴西展开并购,而海外版图的扩张也使得联想不再过度依赖于中国大本营,使得联想业务更为健康平衡地发展,并推动了整个联想集团的高增长。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区收入只占联想集团总收入的42%,而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其中,美洲区的收入占联想总收入的22%,除中国外的亚太区收入占15%,欧洲/中东/非洲区收入占总体的21%。其中,联想在欧洲区的市场份额达到13.2%,位于该大区第二位。
而从营收增长来看,由于并购后的整合发酵,联想美洲区营收同比增长29%;欧洲/中东/非洲区营收同比增长18%;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5.6%。但在除中国外的亚太区,如印度市场,由于低价竞争激烈,联想在该地区的销售量同比下滑了8.1%。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扩张而牺牲利润率。财报显示,二季度,欧洲/中东/非洲区的经营利润率为1.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4个百分点。
手机业务成新突破口
尽管杨元庆依然坚守PC业务,但联想也并非把所有精力都押宝在PC业务上,PC行业趋势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转移,移动智能设备则成为联想在取得PC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后的首要突破口。
杨元庆将PC业务之外的移动智能、家庭数字设备业务统称为PC+业务。2011年,联想成立MIDH(移动互联及数字家庭业务)部门,主要业务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而仅过两年,MIDH在联想集团总体营收比重就从7%提升至14%。
上一季度,联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量达1290万台,首次超过了联想个人电脑销量。
而本季度,联想智能手机和平板业务营收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21%,紧随三星位列中国市场第二位。
杨元庆表示,联想未来将不再是一家PC公司,而应把自身定位成一个PC+公司,竞争对手也不再是惠普、戴尔,而是三星、苹果。
凭借与运营商的合作资源优势,联想手机已快速占领市场,目前,运营商渠道占据联想手机总渠道的一半以上。此外,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已获得盈利,毛利率为15%。智能移动业务的增长也将有利于联想整体毛利的提升。
而借助于PC在海外已建立起的渠道优势,联想智能手机在东南亚以及俄罗斯市场也已取得了成绩。而联想智能机的“出海”战略的第二波将进入巴西以及中东国家。
MIDH集团总裁刘军表示,目前智能手机产业链与PC产业链已逐渐趋同,这使得联想的业务模式能发挥较大的优势。
目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高端产品上的增速已明显放缓,而主流和入门级产品保持了快速增长。而谈及苹果可能将推出低价手机,小米推出千元智能机的看法,刘军认为,战场向中低端的迁移将更加有利于联想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