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分论坛:让创业与创新并存
8月10日,由长江商学院投资研究中心主办,长江商学院MBA及在职金融MBA(FMBA)项目协办的第二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8月10日在深圳如期开展。由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实践教授廖建文博士主持的“创业与创新”分论坛在当天下午开启,Green China Lab创始人、清研投资合伙人、长江商学院FMBA校友包宇先生,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朱艺凯先生以及创新谷创始合伙人朱波先生作为嘉宾出席,共同就“怎样寻找出未来五年的创业与创新机会”,“如何从人力资源以及商业模式等角度提升创业成功几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当代青年创业者及企业家提供多样化视角。
洞悉创业本质 解读创新意义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技能。既可以把创业这种技能独立应用完成,也可以把这种技能放在公司背景下,以‘公司内部创业’的形式操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都会依赖公司的内部创业。”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实践教授廖建文在分论坛的开场即指出了创业的本质。对于创业的目的,他还认为,创业不仅有实现财务独立这样的经济目的,也可包含社会目的和环境目的。
在廖建文教授看来,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他认为,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创新让一个新产品可以立足于市场,让产品具有差异化特征,从而实现更长远地发展,并更好地参与竞争。从企业早期的组织阶段到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从产品、服务、理念再到商业模式,每个环节都需要创新的激励。正因如此,廖建文教授认为:“创业与创新并不矛盾,二者应该并存。”
掌握市场周期 着力横纵维度
“未来五年,创业创新的机会在哪里?”在本次分论坛的讨论环节,廖建文教授首先抛出了当代青年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具有多年海外创业经历的创新谷创始合伙人朱波先生首先刷新了“五年规划”的概念。他指出,传统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约为30年,经历了软件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云时代以后,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越来越短。现在进行企业规划时,即使未来五年的大趋势也只能作为参考,投资者更多的应该立足于未来2-3年来进行规划。这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也是企业需要转型的周期。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凯则从投资的角度对未来的创业创新机遇给予解读:“首先,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的方向与行业一定会有较好的发展;其次,医疗保健、文化产业、物流等暂时没有行业龙头的领域,更便于创业者发现机会、参与竞争;最后,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形势下,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及其带来的全新商业模式,可以使传统产业提高90%的效率,因此创业者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廖建文教授则从需求和价值两个维度给予了分析。他认为:“需求是横轴,价值是纵轴。无论教育还是医疗等其他行业,都因为新经济、移动互联网发生了改变。现在,个体需求变成了社会化需求,曾经滞后的需求变成了即时的需求,需求逐渐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原来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都相对封闭的模式,已经变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模式,用户开始更多地参与到价值链条创造过程中。需求和价值的改变对创业者无疑是全新的挑战。”
理性评判创业团队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
对于创业的核心问题——创业团队和商业模式也成为本次分论坛的议题重点。朱波先生认为:“有饥饿感的人是最合适的创业者,饥饿的特性让创业者保持着一往无前的精神。此外,团队之间的配合与互补也不可或缺。相对来说,商业模式则是其中比较不重要的部分。”对此,朱艺凯先生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创业不分人等、不分年龄,最重要的无外乎是两个要素,一是具有创业的激情、信心、感染力和领导者的气质,二是在能力范围内做符合市场需求的事情。
Green China Lab创始人、清研投资合伙人包宇先生则从学术角度从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对创业团队的观点:“与西方国家不同,国内做创业或者创新时,总体上最缺少知识方面的创造和积累,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对于优秀创业团队的特点,廖建文教授总结指出:“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工作相互协同,性格互相兼容;实现机能互补。”
在分论坛的最后,与会嘉宾也为计划创业的长江商学院学员提出建议。朱艺凯先生认为:“创业者首先要广泛听取意见,其次要尽力而为,最后则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判断未来发展,尤其是当前的热点更要谨慎面对。”朱艺先生建议创业者首先不能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创业,眼下切实的‘刚需’就是最好的创业机遇。
创业与创新是青年投资者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分论坛的深入讨论,为与会嘉宾提供了解读多个切实问题的不同视角。伴随着各个分论坛的不断深入,第二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将以更多真知灼见服务于当代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