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艺术家而言,或许没有什么痛苦能比放下手中的画笔要来的更惨烈,同样的,也许没有什么样的幸福能与重拾画笔后的喜悦想媲美。在不舍的放下与重拾的喜悦中,一个如同命运转折一般的拐点出现,一如云收雨霁后的万里晴空下,蓦然回首,遇见“神山”。

受身体原因被迫放下画笔的赵大钧经历了近8年时间的创作“空窗期”,期间,他遍游名山大川,川西、滇北、藏东南,一次次寻找着神山的踪迹。

或许是在一次次的找寻中,让赵大钧得以重新拾起画笔,尤其是在2008年拥有了自己的画室后,宽敞的空间、洁白的画布使他既兴奋、又茫然,而《神山》系列就是这时开始的。“从《仙乃日》到《三神山》、到《大雪山》经历了缓慢而从容的起伏。回到‘油画’、回到艺术正如回到生活和情感的本身,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使自己变得单纯了、简单了,法则也就明瞭了。淳朴地、自然自在地、随心而作渐渐主导着我的实践。”赵大均如此说道。
5月10日,由著名批评家高名潞担任学术主持的赵大钧同名个展“赵大钧:神山”在势象空间开幕,本次展览是这位年逾八旬的老教授第一次在北京举办的个展,展览特地展示了他自1962年以来的34幅作品。

冶炼厂 布面油画 190x150cm 2000
“这不是一个老先生的回顾展。”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说,“我们做的是一个赵先生的新作展,是他的一个当代艺术展,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鲜活的一面。”“纯净而刚正”正是他对赵大钧老师作品的理解。
本次展览主题“神山”源于赵大钧老师一组取名为《神山》的系列作品,此后赵老师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不断地产生新作。所以本次展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神山,神山之前,神山之后。

力士 纸本素描 71x45cm 1977
神山之前,展出了一件素描作品《力士》,是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必看到的一件作品,而它的作者正是赵大钧。它属于“赵大钧素描教学法”中的一个示范性的作品。现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的雕塑家李象群正是赵老师为教后的第一批学生,他表示,“赵老师的素描(尤其是石膏像还有人体教学)都是对物体本身的一次深入的探索和解构。”这对很多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神山仙乃日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08
2008年,在中断绘画八年后,赵大钧老师以一幅《神山仙乃日》重新恢复了他的创作,“仙乃日”是在四川东部的一个神山,叫《神山仙乃日》,“仙乃日”是一个山的名字,当地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神山。他在《仙乃日》的创作之后又画了一组作品,这些作品逐渐的有不同的变形,有一组山、有三神山、群山,还有把神山解剖而出的像这幅《神山》,应该说只有一些《神山》的影子了。

老美专 布面油画 150x188cm 1997
《神山》系列作品之后,赵大钧老师就不再继续创作此类作品,他在用了近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形式、结构、空间、色彩、体面、线条等形式元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践行之后,终于进入了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由之境中,进而转向了更多的艺术尝试,越来越倾向于抽象艺术,用赵大钧自己的话说,他觉得他的人生历程都在画里边了。“我的艺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艺术就是这么过来的,到这个时候,既解放我,又撤离一些,逐渐撤离。第一个,我决心不画任何命题的东西、情节的东西、主题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画里都有,这样我自己更舒展、更自然、更真实一些。”

我和小春 布面油画 130x120cm 1995
在赵大钧老师看来,创作是极其自然的,同时它是一种非常私密的行为。“独自一人时,喝着热茶、抽一斗烟,两眼望着窗外,边抽边呷一口茶,就达到空白(空零)状态。有种实在太美妙的感觉,白白的画布,线条不是从手指流出,而是由心传到远处,再拉回到洁白的布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有幸陈列了一组赵大钧的笔记,作为艺术家创作历程的一部分,这些笔记是他一直写给自己的日记,关乎其创作的日记。

左起:宫立龙、李大钧、赵大钧、王岩、韦尔申
赵大钧老师是一个很杰出的教育家,今天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几位艺术家,李象群、韦尔申、王岩、宫立龙、王兴伟、秦琦都是他的学生。“赵老师是把自己的生存志趣和艺术实践融合在一起享受着高雅情趣的人,是一个高段位的艺术家,是一个从品德修养到艺术作品都值得让人尊重的老师。”宫立龙表示。

左起:李鼎、胡玉柱、韦尔申、赵大钧、李大钧、王岩
开幕现场,很多赵老师的学生特意赶来祝贺,有的甚至从东北特意赶来。“我觉得只有一个教育家才有这样的待遇。”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说道。

赵大钧与他的学生们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0日。

作品2816 布面油画 150x150 2018

作品4839 布面油画 160x150cm 2018

作品201907 布面油画 170x158cm 2019

作品201908 布面油画 170x158c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