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毛增印
就“创意经济驱动文化产业发展”这一研讨内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毛增印从工艺美术学会的立场,强调了从“思维模式转变”到“材料应用”再到“学术指导”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为什么谈到思维模式呢?毛增印说,按照地域来讲,越往北人们的思维模式越靠近传统,越往南它的开放性就越多一些。李杰石董事长做传统银饰,把传统的技艺,不管是装饰还是技法都继承了下来。王铁军老师谈到产业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思维模式的问题。
大家能不能脱离传统所固有的思维模式,这是很多传统行业面临的问题,要想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特别是针对具体的企业发展,应该像年轻人学习,改变从业者对传统的一些手工艺的发展的认识,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
其次,就是材料的应用。“我在陶瓷行业已经工作了将近20年,从传统陶瓷到雕塑,用的一种材料就是陶瓷材料,但是他们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传统的手工艺,一个完全是自我表现的艺术的理念,在公共艺术雕塑中最具有凸显作用的就是材料的美感,陶瓷材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刚才李杰石董事长也谈到自己的银器这一块,我在学会也接触到很多制造银器的企业,我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在创作创新过程当中不能把材料固有到传统的模式当中,一定要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要突破把材料仅仅当作一种材料,而不是当成目的和目标这种认识。”
第三,学会学术资源的应用。毛增印分析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资源非常丰富,按照大类来分有12大类,包括陶瓷,玻璃,精工,刺绣等等;按照国家规定细分则可以分为500多个,有些东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说民间的一些工艺,需要保护,但是它不一定能够发展,因为它不符合人们现在的生活。学术资源主要是院校,大家都知道全国各地的院校,不管是工科,文科,综合类的院校都有艺术设计学院,这些学院和学会有密切的关系,学会一直在考虑,如何把学会所掌握的学术资源,比如教授、设计师包括我们的研究机构,还有院校里面的研究生,这些院校的资源和市场平台亦或是生产厂家进行对接,因为他们会提供一些很具体的设计理念和策划,直到对方的产品设计,甚至是市场平台的打造。
毛增印表示,希望生产企业、政府以及各地的相关机构,包括产业园在内,都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怎么样能够把学会手里面所掌握的学术资源和学术队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