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及论坛 图片来源:中华艺术宫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高等院校进入了扩大招生时代。“扩招”生源的增加,对新时期的高等美术教育来说,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而科技与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也给当下的高等美术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与挑战。
12月26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组织策划,并与中华艺术宫共同承办的“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首展“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幕。
活动的倡议一经发起,即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48所美术院校的积极响应与协同合作。活动由展示与论坛两大部分组成。
“展示”主要定位于相关艺术院校自2000年以来的历届优秀学生作品,以“撷英”为主线,分设“学院聚焦”“经典浓缩”“设计应用”“探索实验”“未来展望”内容单元,对应当前高等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专业格局。
论坛现场
在“论坛”部分,围绕“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转型”论题主线,来自全国100余位美术教育届的专家、学者和300多名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生参加了论坛。
齐聚48所美院
倡谈高等美术教育现状
提及本次活动的举办初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冯远表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下我们教育人的研讨热点,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就是对应于高校教育教学,对应于由规模、质量、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注重效益转变的高等教育。
论坛现场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冯远
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误。而目前艺术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增长和就业数量的增长是不可比拟的。就上海而言,多所大学纷纷设立美术艺术专业,各类相关活动为推进上海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间节点倡谈美术教育可谓势在必行,冯远表示,“我们上海美术学院承办了这个活动,创造条件邀请大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一起进行梳理、探讨成功经验,畅谈未来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希望可以形成有价值的文本成果。”
从“田园”到“殿堂”
教育就是师生共同探索之旅
在艺术领域,高等教育学府与美术馆是两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体系。
论坛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主旨发言
论坛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就做了个比喻:“学府是‘田园’ ,美术馆是‘殿堂’,在学府工作要勤奋耕耘,才有田园硕果在殿堂展示。”
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进入新时代,我国全国开启建设高等教学强国新征程。在他看来,高等美术对作品和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我们应该要思考,如何打造高等美术教育中国学派?”范迪安表示。
他指出,这就使得我们在了解欧美艺术教育的优长和局限的同时,更要更加清醒地的看到我们优长的价值,也要找差距:“但是中国的美术教育和中国的大学一样,总是要追求新的目标,那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能够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国际教育格局中的新发展,新态势。”
他分享了中央美术学院如何在学科建设的前置空间里做好招生改革的经验,从招生改革入手,以独特的“央美命题”选拔新生:“我们招生阶段一方面是兴致勃勃迎来巨大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深感责任重大,如何从这些生源里好中选优?建设一流大学首要的前提是要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生靠培养,但是一进校的基本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大家都在应对考前的应试培训,我们没有办法应对铺天盖地的考前培训,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如果可以有一些新的导向,至少让考前培训不要只从技术角度培训学生,而是也可以有一点在基础的面上一点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招生上,他透露说,以往在考速写、创作,现在来看仅仅有素描和图像是不够的。央美近几年的入学造型考试以“命题”速写为主,通过带命题的速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检测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考题虽然设置起来很费心力,但可以一改学生应试的心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打开思维。”
同时,在范迪安看来,高等美术教育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一是文化建设需要具有文化使命、优秀素质和锐意创新的新型美术人才;二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上世纪70年代所形成的以抽象艺术为代表的基础教学,抽象造型、材料试验是他们教学的主干。到了90年代,西方高等美术教育加上了观念、文化这些方面的因素这种‘ 抽象+’ 造型教学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追随科技发展,注重应用和产业的转型,新兴的材料等方面关系非常密切。”
同时他指出,目前高等美术教育在二级学科结构的僵制,从纵向的结构看,在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上缺乏层级的安排。
“教育就是师生共同探索之旅”范迪安说,为此他透露,中央美术学院通过举办不同的讲座,打开老师和学生的认知视野,更多从社会、科技、市场、生产等方面反映时代、社会、文化条件的整体变迁;策划中央美术学院博导大讲堂,有效运用美院博导资源提升研究生教学中的文化讲座和教育;通过策划百场中科院院士讲座,形成新的头脑风暴;策划举办跨学科的全球对话,探索美术教育重新发展的契机。
美术学院
如何“炼”好五把尺?
在对美术学院的教学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透露,中国美术学院的理念是“立足东方之学、铸炼学院标尺。”
论坛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主旨发言
许江表示,学院有三把“尺子”:第一,锤炼国家标准,国家美术学教指委,设计学教指委大家都应国家要求做了国标,这个国标是入门的门槛。这是一个入门的低标准,但是要锤炼好。第二,熔炼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是针对专业学院的,针对美术学院的,应该比国标高。第三,铸炼学院标尺。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共同研究的方向和合力,这就是长期形成的学院的标尺。
因此要炼好这三把“尺”。其实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尺子”,许江表示,中国美术学院的尺子就是五个模式:以“大学望境”为旨归的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模式、以视觉文化“东方学”为核心的学科建构与发展模式、以“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 “四通”要求为标志的教学与育人模式、以“哲匠精神”为灵魂的师风学风培养模式和以“人民中心”为旗帜的艺术创作、社会服务推进模式。
“艺术院校三把尺子:锤炼国家标准、熔炼评价体系、铸炼学院标尺;这与中国美术学院的五把尺子相呼应、相涵盖”许江表示。
关注未来
美术教育如何跨学科融合?
在新技术媒体发展的今天,科技不仅仅是工具,它重新塑造的人的感应方式与交互方式。这不仅是时代的巨大变化,而传统的艺科二分的说法将渐渐远离时代,如何打造艺科融合的新模式也成为论坛关注的话题之一。
论坛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主旨发言
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完全可以通过新的范式的转换来发展艺术与科学,艺术发展空间将非常广大。
“每个艺术时期,都有体现当时艺术的范式与标准,新时代艺术范式的产生,不仅靠传统的艺术家、理论家、需突破狭隘的观念,倡导学科交叉与跨界的艺术理论与实践。艺术家的意义,也不仅限于原来的艺术家群体” 鲁晓波指出。
在他看来,大数据时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不应仅仅是效率,更多的是创新想法、产品与服务。学校的职能在转变,更多的是变化未来的探索,在这方面高校承担着创新引领的义务。
论坛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主旨发言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认为,高校美术教育应该从自身内部去认识探究其学科不足及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将新媒介套用到教学之中。
“我们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制造出各种超乎想象的图像,这远远优越于手工图像的生产能力。在图像时代的海量图像及图像的便捷生产情况下,通过人工技艺创造图像的价值特殊性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手工图像还是数字图像,他们该怎样与这个时代建立起内在的关联以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论坛现场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主旨发言 图片来源 新华网
“我们在探索全流程教育模式的改革。 以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为原则,以作品、人才、影响力三位一体的艺术产出为目标导向打造吸纳国内外艺术创作和教育的人才平台,构建从人才发现、素养教育、作品创作、市场运作、影响力提升全流程的艺术教学模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
新生的上海美术学院是年轻的,在上海美术学院揭牌一周年之际,2017年6月“上美讲堂”开讲,当时邀请了国内美术教育界靳尚谊、全山石、邵大箴、常莎娜等十位扛鼎之士展开了别开生面的“美术教育大家谈”活动。为期一个半月,活动邀请了28位专家,举办28组、57场学术讲座和工作营。以展促建、以展促改、以展促评。全年7种类型(课程展、教学案例展、毕业作品展、优秀毕业作品展、年度优秀作品展、系部年度展、专业主题展)的教学展示循环,累计举办了22个学期、173门课程参展;教学案例展4届,累计28门课的案例参展;“本科生优秀毕业作品展”每年1次。通过这样的展览,对我们的教学、创作能力、教学成果进行了横向比较和检查,促进教学成果提升。
“人才培养源和文化策源地的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核心城市的文化策源地和人才培养源是上海美术学院的办学目标”汪大伟透露说。
据悉,上海美术学院围绕“创意服务21世纪上海国际都市文化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的主线,对接上海世界核心都市建设和经济转型需求相关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经典传承、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院长作业’也是上海美术学院基础教育的新手段之一,汪大伟介绍说:“今年冯院长到任之后,发现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生很喜欢宅在家里,不走向生活,不到生活当中体验。所以在今年暑假的时候,冯远院长提出,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暑假期间走向生活,去探索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接触。他要求同学们去采风,把生活当中的问题寻找到之后,在暑假回来之后,在各个科系做了一个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当下青年学生必须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了解生活。而且我们很多学生都觉得,这是给他们带来了另外一种眼光去了解周边的社会和世界,同学们把这个称为“‘院长作业’,现在我们坚持每年都有这样的一个‘院长作业’的概念,来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
“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中华艺术宫
据悉,“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将通过今年“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2018年“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教师作品展”、2019年“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及论坛活动,回望审视中国百年美术教育的文脉历史,思考当下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前瞻并勾画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