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9日下午5点,2017“旋构塔· 设计不在”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盛大开幕。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女士,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策展人靳军、费俊以及中央美院城市学院的年轻学子们,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致辞
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女士 致辞
从2014年开始至今,北京时代美术馆在每年的夏日都会以“旋构塔”作为青年项目的启动仪式,让活跃在艺术前沿的青年艺术家们齐聚在一起,与策展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此次“旋构塔”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结合,也是美术馆首次将学院化的教育成果集中展示,个体在社会性中的创作方式与学院教学体制之间的研究方法,成为了美术馆需要面临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
嘉宾合影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从年开始实行毕业创作跨学科导师组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资源的开放式选择,使同学们搭建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架构,同时也在学科共享与师资优化之下,以跨领域体系的厚积获得多方式可能的薄发,从完整与独立中获得更大的自由。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引领行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对国家、社会和人类负责任,有态度、有思想的设计师、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 费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靳军
此次北京时代美术馆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优秀策展团队共同合作,通过艺术展览、社区介入、社区学院等方式,“设计不在”既是一次设计教改成果的公共呈现,也是一次设计介入社区的有益尝试。展出在美术馆以及商业综合体各处的40余件作品或许不再是所谓的“设计”作品,但却是对设计与社会思辨、技术伦理以及个体意识的新鲜实验成果。
主持人 郭玉洁
设计不再只是“设计”,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设计正在转化为一种无边际设计;设计教育不再只是“设计”教育,今天的设计人才需要更加复合的能力:创造性思考力、系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快速原型能力、多维叙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批判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管理能力。
展览海报
展览主题单元:
[技术伦理]
关键词——技术与伦理、生命与科技、移动与城市、拟像与实像
智人面临着诸多的议题,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须去证明的“常识”,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讲到“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其实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就自身、技术伦理与未来的关系进行发问与反思,通过动态影像、交互装置、VR虚拟现实和游戏等方式,用科技的语言向世界预测一种不确定的未来。
参展艺术家:
苏永健、胡春甜、吴碧琳、于子漪、徐超凡、徐明聪、宫一宁、陈熙
[社会思辨]
关键词——民生与社区、环境与危机、阅读与思辨、传统与再生
社会思辨,可以被理解是以社会存在为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发展出的复杂的行为模式。社会的进程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组织和人类的行为方式,并使得城市中的环境、社区、传统与当代等多种概念面临变革的转化。在面对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要求艺术家和设计师放宽视野,改变看待艺术、设计问题的角度,抱着批判性思维,提出反映时下的问题,可以解决社会现状的问题,并将“创新”作为设计和创作的关键元素。
本单元旨在以艺术为核心、以传统为边界、以社会为空间,全面深入揭示年轻人眼中时代自身的艺术状貌、揭示人类艺术的共性、揭示人类共性的艺术。
参展艺术家:王妍、赵琼、张卓、徐程慧圆、柏林、邹依然、李明叡、薛天宠、禤祺东 、郭一、张鹤怡、孙海媚
[个体意识]
关键词——身体与感知、包容与审视、叙事与空间、臆想与猜想
身体是个人的具象化产物,“人”的存在首先是身体的存在,是身体确证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并保证了我们作为人的意义的实现,正是从身体出发,我们才得以与外界相连,完成对世界的感知,身体也是记录历史文化的场域。
真正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也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人类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是个自主的系统,听从的永远是自己内在的声音。
在这里,艺术家用多种艺术语言来探讨个人意识在这个多繁复杂的社会中的无限延展性。
参展艺术家:于越、李明威、张景博、蔡雯伊、刘泓瑜、陈卓然、彭驿雯、伊茜、张林峰、郑舒予、徐昊、王奕琳、于笑、孙源、邬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