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下午,“高压—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展在红砖美术馆开幕,28日对公众开放。作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由红砖美术馆主办,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协办,法国驻华大使馆和法国文化中心提供支持,蓬皮杜艺术中心前馆长阿尔弗雷德·帕克芒担纲策划,黛芬妮协助呈现。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由红砖美术馆策展人夏彦国主持
从左至右: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蓬皮杜前任馆长;蓬皮杜艺术中心名誉馆长,国际最著名的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帕克芒;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副主席洛朗斯·盖尔兰;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
“马塞尔·杜尚奖”文献与作品整体呈现
在展览开幕的新闻发布会上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蓬皮杜前任馆长,现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名誉馆长,国际最著名的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帕克芒,杜尚奖的组织方,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副主席洛朗斯·盖尔兰,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共同向媒体介绍了此次展览的背景及展览的意义。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在发言中提出展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希望我们中国的艺术界能够真正的去看到这次是杜尚奖一个原生态全面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国际大奖是怎样从开始的思考-诞生过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帕克芒曾出任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的馆长,法国政府造型艺术评议会委员,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院长。他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担任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馆长。
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副主席洛朗斯·盖尔兰在介绍杜尚奖时,讲道:法国国际当代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在2000年的时候设立了杜尚奖,特点是委员是由一些当代艺术收藏家结合在一起组成的,现在委员当中有超过400位收藏家。我们决定共同进行行动,让法国的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们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更好的认识。因为法国艺术圈是非常活跃的,国际当代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希望同时让收藏家也拥有发言权,因为我们的收藏家都是一些热爱艺术的人,我们也非常能够让法国艺术家为全世界的大众所了解。所以我们在设立杜尚奖的时候是希望以一种全新的概念设置这样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奖项,因为杜尚奖之所以吸引,首先是由收藏家所设立的奖项;另外提名艺术家都是由法国国际当代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组成的评委团,我们来进行筛选的,所以筛选的时候全部都是这些私人收藏家担任评委。”
马塞尔·杜尚奖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创立于2000年,其宗旨是为了推广法国艺术。该奖项针对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影像、摄影和装置等领域工作的艺术家而设立,每年在四位法国或居住在法国的候选艺术家中的选取一名获奖者。
马塞尔·杜尚奖的创立是为了甄别各个时代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并鼓励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迄今为止已有70余人次的艺术家受到提名,16位艺术家获奖。
创立伊始便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紧密合作的马塞尔·杜尚奖如今已跻身国际最具权威的国家级艺术奖项之列。
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主席吉尔·福奇说 :“首先,马塞尔·杜尚奖代表了收藏家——这些开明的爱好者们对法国当代艺术充满激情的眼光,除了为我们提供一幅法国当代艺术家的全景画之外,这个奖项传达了法国开放平衡的人文精神,我深深沉迷于此。”
在展示作品的空间俩测的回廊空间的墙面上展示了杜尚奖从2000年设立以来到现在整个发展的历程
同时,洛朗斯·盖尔兰指出杜尚奖和法国的公立机构之间进行密切合作,法国文化部、法国外交部、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高压”的展览非常好地展示了公立和私立机构之间良好的关系。
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帕克芒在介绍杜尚奖时,首先指出杜尚奖的评选并不是为了选出完全从艺术意义上来说继承杜尚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杜尚象征了现当代艺术当中最前卫的艺术,但这个展览并不是一个主题展,我们只是把在法国当代艺术界最出色的艺术家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来。
展览展出了卡德尔·阿提亚、拉蒂法·艾霞克茜、西普里安·加亚尔、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洛朗·格拉索、马提厄·梅席耶、朱利安·佩维厄和塔提亚娜·图薇等八位“马塞尔·杜尚奖“得主的作品。“马塞尔·杜尚奖”于2000年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ADIAF)创立,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之一。近二十年来,该奖项每年从法国或者居住在法国的艺术家中遴选出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目前已有七十多人次的艺术家获得提名,可以说该奖项为当代艺术界贡献了一个全面的新生代艺术家名册。
本次展览以“tension”(压力),或者说是“高压”为主题。 在法语中,“tension”有多种含义,与当前艺术家的活动均有巧妙的契合。高压,意味着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中拒绝中立的态度。艺术家们通过雕塑、绘画、影像、装置等自己独有的视觉语言展现出个人观念和意象的世界,多数参展作品系首次在中国展出。
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这个高压的全球化世界,还有他们个性化却始终没有远离大众的艺术语言。本次参展作品的主题各异,有富丽堂皇的法国室内景观和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幻境;有对自身历史的深切反思;有追随杜尚的脚步用现成品开展新的艺术实践;有反思摇摇欲坠的人类文明及其修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有揭示杜尚颠覆性的艺术思想和实践如何影响和改变了艺术的存在形式。
展览也对“马塞尔·杜尚奖”的历史进行全面地梳理和回顾,包括从2000年至2017年的近七十位提名艺术家的图片、影像、图录以及其他文献资料,这一代艺术家的参与才真正构成了“马塞尔·杜尚奖“最坚实的主体。在回顾“马塞尔·杜尚奖”本身价值体系以及对艺术发展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将创新多元的法国艺术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通过剖析收藏家、专家学者、协会组织和美术馆持续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从各个层面都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界提供了一个关于创立国际艺术大奖的原生态的范本。
在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帕克芒认为“高压”展带给观众的感觉仿佛是一场当代艺术之旅。
《辉煌的酒店》
首先进入艺术家的作品是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的作品《辉煌的酒店》,是《一个城市的画像》系列。另外看完他的作品之后,会看到其中有一本书的形象,而且这本书是以中文出版的一部作品正好是跟中国形成了联系。卢加诺的辉煌酒店(Hotel Splendide)于1887年建成。不过,饭店的名字一年前就出现在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的《洪水过后》中。法国的依云小镇也有一家同名的酒店,马塞尔·普鲁斯特斯曾携家人在此度假。同是1887年,马德里的丽池公园内建造了水晶宫(这件作品首次展出的地方),主要用于展示菲律宾群岛的植物。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精心设计了一次旅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在这个梦幻的世界中,意象与现实交织,文学规定着存在的的意义,真正令艺术品超然物外。
冈萨雷斯-弗尔斯特从此获得启发,在水晶宫中虚构了辉煌酒店的一个房间,室内铺上小地毯,摆上各种摇椅供观众休息,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参与到作品中。
拉蒂法-艾霞克茜《幽灵(钟)》203 x 42 x 25 cm 座钟,呢绒,墨水/镶木钟,织物 2014
《幽灵(钟)》
第二位艺术家是拉蒂法·艾霞克茜的作品《幽灵(钟)》,他的作品就像舞台上的一大块帷幔一样,帷幔像蓝天会忽然掉落下来的一种情形,预示着是一个文明的崩塌。
在《幽灵(钟)》系列中,物体的一部分被白色麻布遮住,让人联想起服丧期间遮盖镜子的习俗。借两个物体间的对照突显在场与不在场间的矛盾关系,这是拉蒂法·艾霞克茜常用的艺术手法。幽灵不是退场的某个事物的上场,所有萦绕不散的都是幽灵。拉蒂法·艾霞克茜的作品中总有某种消失的或者是被忘却的事物。
卡德尔-阿提亚《人造自然》树 尺寸可变2014
卡德尔-阿提亚 《反观记忆》 48分 高清影像 2016
《反观记忆》
第三位艺术家是卡德尔·阿提亚的作品《反观记忆》他的作品围绕创伤修复的主题展开,大家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有一些关于受害者他们的截肢手术或者是术后换肢的疼痛问题,同时会以电影和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是一部诗化的影像作品。片中,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医生等针对幻肢症接受了采访。幻肢症是指对已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的主观感受和由此引发的幻觉,其病因很可能与“镜像神经元”有关。当受到了勒内·基拉尔所说的“模仿欲望”的刺激后,镜像神经元会产生人类特有的冲动,导致这种反应。除了从科学和政治的角度解读幻肢症外,作品也包含了配音音乐(源于牙买加,以声音最小化为特征)等拟态和杂合事物。另外,个人和集体的伤痛以及显性和隐性症状过渡到当代历史中的幽灵(如奴隶制、殖民主义以及人类大屠杀),而且重申了人类对修复的渴求。
西普里安-加亚尔 《夜生活》,3D 影像,数字影院和数位拷贝,14 分56 秒, 2015
西普里安-加亚尔 《菊石诗歌》盒子尺寸50 x 50 x 25 cm 菊石,转盘针 2015
《夜生活》
第四位作品是西普里安·加亚尔的3D视听的画卷《夜生活》,他拍摄的画面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有柏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还伴着埃利斯的刺耳的音乐,他的画面往往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联的地点。
西普里安·加亚尔用两年时间拍摄了克利夫兰、洛杉矶和柏林的夜景,在此基础上制作了这件3D影像和音频装置。该作品延续了艺术家的创作主题,探讨城市和自然景观、建筑及公共空间对近代史中的创伤性事件的解读和记忆方式。作品截取了奥尔顿?埃利斯1969年推出的慢拍摇滚经典《黑人的世界》和1971年的改编“黑人的骄傲”,作为背景音,反复播放。镜头从克利夫兰美术馆前炸毁的雕塑切换到洛杉矶昏暗的街道旁移自他乡的树木,再到柏林奥运体育场上空的烟花,最后回到克利夫兰的一棵栎树。这棵树是 1936年奥运会期间纳粹组织者送给金牌获得者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礼物,目前种植在欧文斯接受训练的罗德中学。虽然采用影像和音乐两种时间性的媒介,“夜生活”仍然保留了明显的雕塑性。声音的起伏和音乐的混响构成了变幻的听觉空间,与3D影像的幽灵般的视觉效果相呼应。
塔提亚娜-图薇《未限定物》209 x 450 x 600 cm有机玻璃,绿青铜,金属,木材,织物,铜,混凝土2015
《未限定物》
第五位艺术家是塔提亚娜·图薇《未限定物》,她去年来中国展出过,这次展出的是她的一件装置作品,里面使用的是一些日常用品,但是她其中物品的位置和材质的搭配给人的感觉是模棱两可的,我们看到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空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意味。
有些艺术品会被拒之门外。它们确确实实存在着,却游离于该作者的整体作品之外。它们不是艺术家作品的残留或者被废弃,只是无法与其他作品形成关联,所以只好孤零零地徘徊在边缘,期待在最后某个时刻成为稀奇古怪的单品系列。塔提亚娜?图薇称它们为“未限定的作品”。
从本体论看,这些作品的存在方式有些奇怪。如果在未定的状态中,它们就成为作品。这样一来,如果将本体的范畴从“存在”扩大到“可能存在”,这种未限定性就只能成为一种特性。第二个区别与未限定性的概念有关——对于概念来说,物体的状态或身分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以何种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也就是说,如何进入观众的视线。在展览中,作品都处于待命的状态,等待观众来激发其潜力。如何才能欣赏这些未明确的作品呢?观众必须具有一种特殊的心态。作品下面或者作品之间那些半透明的有机玻璃盒不仅仅是包装——它们让这些未限定的作品保持待命,像是一种观察装置,以某种方式让物品最终回到空的状态——既有这些封闭容器的内部空间,也包括物品间的空隙。这时,物品就成了单品。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落到这些物体上时,会发现它们在不同的表面形成各种叠加,使作品再次失去状态。
洛朗-格拉索,《爱丽舍》,2016,35 毫米胶片,数字化转换,16 分29 秒循环,尼古拉斯-戈丹配乐,巴黎 2017
《爱丽舍》
第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是洛朗·格拉索的《爱丽舍》很新颖的装置艺术作品,其中放映的是他在位于巴黎爱丽舍宫法兰西共合国总统办公室拍摄的影片,影片过程当中看到他的视角是多重的,探索是见证历史的地点。
在影像作品《爱丽舍》中,洛朗·格拉索以独特的视角反思了权力的美学和表现形式。作品拍摄于法国总统官邸“爱丽舍宫”的金厅,让观众真切地看到不同时代的器物,了解首脑活动的礼节。洛朗·格拉索曾说过,“我的作品往往从现实出发,为想象提供素材。”镜头不停移动,近距离扫过所有拍摄对象,一时间让人感觉物体在叠缩和移位。格拉索的影像往往创造沉浸的、感官的环境,观众的视线因此具有叙事功能。
《爱丽舍》是艺术家在2016年应国家档案馆之邀为展览“国家的秘密”而作。作品由专业摄制组拍摄,是格拉索的权力空间系列的第一部。影片的总谱出自法国电子音乐组合Air的成员尼古拉斯·戈丹。格拉索对历史和科学也很有研究。作品吸收了中世纪史学家坎托罗威茨的《国王的两个身体》中的观点,假定权力为连续统一体,个人不是权力的化身。爱丽舍宫内的金厅,即法国总统的办公室,在作品中极具象征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
关于权力的话题向来晦涩,但又不乏趣味,“爱丽舍”用艺术探讨权力的各个侧面,其方式是典雅而深邃的。
马提厄-梅席耶《无题(创作中)》尺寸可变 每个展柜:183.2 x 45.6 x 48.8 cm 2013-2017
马提厄-梅席耶 《头盔》直径40cm一件1998年作品的第二个版本 镀铬塑料 2014
马提厄-梅席耶,《两把椅子》,一件1998 年作品的第二个版本,金色椅子,木头, 油漆,木椅 ,78.5 x 53 x 61 cm,2014
《无题(创作中)》
第七位艺术家是马提厄·梅西耶的作品《无题(创作中)》,他的作品当中有很多图像影射的是历史或者是艺术史,他的创作是把一些日常消费用品堆积在橱窗里像逛商业中心一样,发现每个作品实际功能和看上去又不一样,所以参观者好像是在谜团里。
作品《无题(创作中)》是对一系列相似日常用品的再编辑。看似一瓶红酒,事实上却是一个胡椒粉碎器;看上去是口红,实际上却是支笔;实际上是本书,却偏偏打扮成保险柜…… 整件作品像个伪装,在物品本身的功能和其模拟物之间制造出阵阵混响:所见非所得。所有的物品按类处理,仿佛身置超市卖场。不过,说起他们的真正用途,比如说性、防卫、毒品、妄想等等,真让人无法启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离奇的物品继承了20世纪前卫艺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就像勒内?马格里特在《形象的叛逆》种所说,作品是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朱利安-佩维厄 《下一步是什么?(序列#2)》2K高清影像16分47秒 2014
《下一步是什么?(序列#2)》
第八位是朱利安·佩维厄,他的作品《下一步是什么?(序列#2)》像是舞蹈动作的编排,其中的动作来自于一些高科技企业当中人们之的一些运用。
朱利安·佩维厄认为,2006年,我开始收集有专利的手势。为发明的新设备或新工具申请专利时,我们要描述它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手势能够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所以也是发明,就像是设备一样,也有主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苹果公司几年前申请的“滑动解锁”专利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起初,这令我目瞪口呆:这类东西竟然也有主人?然后,我开始收集这些特殊的动作。我想,现在申请专利的这些手势会成为未来的动作,也就是说,专利就是未来动作的档案。我找了几个演员,用舞蹈来表演这些未来的行为,让这些有专利的动作实现更多的功能。在15分钟内,6位演员将这些动作作为标记使用,让专利成了总谱。我们还用了几个设备的录像小样,演示了从未使用过的一些原型以及与它们相关却并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动作。演员也表演了专利的文字部分,有些内容非常有趣,比如索尼的智能假发专利:“演示中,用户只要触碰鬓角,或者说按一个或多个键,就可以向前或向后翻页演示的幻灯片。”影片伴有画外音,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文字部分由拼贴而来:出自人机交互设计师或者是阿甘本的“关于姿态的笔迹”。阿甘本写道,许多身体出现的强迫症状在19世纪被普遍认为是疾病,而现在却难以为人关注。他想问,难道说共济失调、抽动障碍和肌张力障碍渐渐成了常态,无需大惊小怪?
展览现场
“杜尚奖”的借鉴意义
在展示作品的空间俩测的回廊空间的墙面上展示了杜尚奖从2000年设立以来到现在整个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相对详细的艺术家、作品照片、影像的资料和杜尚奖文献的资料,讲述这70名被提名杜尚奖艺术家的主要经历。
“杜尚奖”首次在中国的展出,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和影响,会产生哪些新的可能性?正像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所讲的,“这次做杜尚奖的展览并不是100%的借鉴,因为两个国家有很多制度不同、发展的状态不同,以及人文环境也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给中国观众把原生态的状态拿过来,让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要在借鉴中找到与中国相适应的方法和思考。”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7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