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公告精解读 > 2015年12月07日

国睿科技:中标1.7亿雷达采购项目

分享到微信2015-12-07 18:58 | 评论 | 分享到: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记者 戴小河 

  中证网讯 12月7日晚间,国睿科技(600562)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收到《成交通知书》,恩瑞特中标“十二五”近程空管一/二次雷达设备与服务采购项目、“十二五”空管二次雷达设备与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1.7亿元。作为中国雷达上市公司第一股,国睿科技此次中标大额订单,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此次公司中标的项目为近程空管一/二次雷达地面设备,主要用于地面对空中飞机运行状态的监视,是空管运行体系中的重要设备。

  雷达领域翘楚 前景广阔

  空管雷达受益行业快速发展和国产化。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受益于我国机场建设和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空管雷达市场将形成20亿/年市场规模,国产化过程刚刚启动,有望快速持续提升。国睿科技控股股东中电科14所是亚洲雷达研制实力最强的科研院所,在雷达信息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国睿科技作为国内空管雷达行业的优势企业,将充分享受未来我国民航通航的发展盛宴。

  今年5月份,国睿科技生产的DLD-100C型二次雷达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此举让国睿科技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此资质的雷达上市公司。此次获证标志着国睿科技生产的DLD-100C型二次雷达打破外国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并具备在民航大规模使用前景。

  早在20138月,国睿科技便获得一次雷达使用许可证,并于今年8月完成了延期工作。一次雷达及二次雷达相继获得航空局许可证,体现了监管机构对公司技术及产品的认可,也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测算,未来10年的时间里,我国通用航空业年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30%,将形成一个几千亿元体量的巨大市场。东北证券分析师指出,通用航空要发展,机场保障需先行,建议关注国睿科技、四创电子,前者为空管与机场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实力雄厚。

  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国睿科技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整合旗下优质产业资源和业务板块组建而成。公司立足于微波与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民品和军民结合产品,纵深拓展微波电子产品、交通电子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三大业务板块。

  上市两年多来,公司积极转变商业模式,加大系统研发的投入力度,由提供雷达、微波组件以及脉冲电源等装备向提供系统和平台转变,目前已经逐渐形成气象应用系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空管与机场信息系统三大系统应用平台。

  公司气象应用系统业务板块在军、民和气象以外的环保等领域如今已经有很好的拓展;空管和机场业务板块是基于公司原有雷达业务发展起来的系统,国内外市场空间潜力很大;轨交信号系统目前也是国家轨交系统的重点建设领域。据了解,国睿科技今年系统收入已达7000多万元,并且有望保持50%-100%的增速。

  公司这一战略布局将逐步改变公司的商业模式,即由硬件装备供应商向整体解决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变,未来将进一步利用积累的数据,向数据服务商转变,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高。

  11月,国睿科技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3.30%,归属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8.94%,实现EPS0.41元,同比增长17.14% 

  20156个月以内,共有14家机构对国睿科技的2015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2015年每股收益0.73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07%;预测2015年净利润1.8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8.13%。业绩主要驱动因素是:雷达内生增长强劲、轨道交通爆发、气象信息化新市场的拓展.

  改革注入预期“箭在弦上”

  在业绩持续提升的同时,国睿科技也充分享受政策的红利,近期,国企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为军工资产特别是科研院所改制注入到上市公司扫清了障碍。而中国电科集团对系列上市公司亦加快整合步伐:杰赛科技注入54所资产和四创电子注入38所博微长安军工资产。

  国睿科技作为14所旗下行业领先的雷达制造商和整体方案解决供应商,也是14所的雷达器件组件最主要供应商,长期受益于14所雷达订单的增长。作为中国电科集团王牌研究所旗下的唯一上市公司,国睿科技或将成为14所雷达产品线的整合平台。目前,14所年收入超过百亿,净利润超过10亿,规模约为国睿科技的10倍。

  国睿科技表示,此次中标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国内空管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公司军航空管雷达的应用将产生示范性标杆作用,对提升公司的业绩和获取“十三五”空管领域更多的项目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网友评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金融市场
理财导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