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信建投证券全面发力ESG投资领域

彰显社会责任与担当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投资者的日益成熟与理性,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理念逐渐兴起并不断深入人心。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ESG的投资,总体来说就是通过投资者的努力促使企业更好遵守环保方面的要求,以及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通过这样一种市场的力量促进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可持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机构正积极地推动构建中国本土ESG体系。在此背景下,ESG投资领域已成为包括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在内的众多财富管理机构争相布局的投资高地。

  国内ESG投资高速发展

  中信建投证券全力布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全市场ESG投资基金的数量达到168只(包括纯ESG基金与泛ESG基金,各类份额合并计算),整体规模超2400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逾4倍。在券商资管阵地,ESG投资产品同样迎来快速扩张。以中信建投证券为例,其资产管理部根据ESG投资理念,结合当前股债两市波动较大的环境,全面推出ESG“固收+”主题策略,受到市场好评。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一直非常重视ESG投资,并在债券和股票投资两大领域分别打造了ESG评级体系。债券ESG评级体系将目标公司分为8大行业、46个细分行业,在对公司舆情跟踪监控基础上,结合企业社会责任、资产投向、负债情况、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打分,最终获得一个分值在1至9之间的ESG整体评分,其中9分为最高评分;股票ESG评级体系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角度出发,根据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环境互动、产业链外部性、治理结构、财务拆解等五个维度对公司进行分析,最终得出ESG综合评分。具体到投资层面,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在每个行业会重点投资评分较高的公司。

  实践经验表明,ESG评分较高的企业在股债市场上的表现更胜一筹。Wind数据显示,从债券市场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债绿色债指数自2018年9月3日以来累计收益率为18.36%,相比同期信用债总指数收益率有0.40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中债ESG优选信用债指数自2018年9月3日以来累计收益率达到19.41%,相比同期信用债总指数收益率有1.45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从股票市场来看,自沪深300ESG基准指数诞生(2017年6月30日)至2022年6月30日,指数涨幅同样跑赢沪深300、上证指数和中证500等市场主流宽基指数。

  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经理肖运柯指出,ESG投资并不简单等同于绿色投资、新能源投资,而是一种看待企业的新角度。长期来看,通过ESG标准筛选出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评级、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具备较低的政策风险,投资价值较高,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能体现出更强的抗压性,潜在的“黑天鹅”等风险事件也相对较少。特别是那些治理结构较好的公司,能够更好地防范管理层或者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风险,其回报能更多地与小股东分享,从而有助于增厚中小股东的长期回报。

  积极践行ESG理念

  中信建投证券助力绿色金融

  除了在ESG投资领域加大投研力度,中信建投证券还坚持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立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信建投证券在2021年已初步梳理建立了可持续金融框架,致力于搭建可持续金融模式,通过将ESG因素纳入风险分析、尽职调查、分类统计与沟通参与等环节,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中深化开展ESG实践。同时,中信建投证券参考相关环境和社会标准,建立适用于自身的可持续性产业分类目录,积极衡量自身ESG的相关业务进展。2021年底,全球最大指数公司MSCI对中信建投证券ESG评级为“BBB”,处于中资券商先进水平。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中信建投证券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重视程度也提升到了新高度。中信建投证券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制度,牢牢把握绿色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开展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发行、债券发行及财务顾问等业务,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信建投证券2021年共计主承销63单绿色债券,承销规模254.20亿元,其中碳中和债券25单,募集资金238亿元。中信建投证券2021年为绿色产业相关的11家企业开展股权融资项目,绿色低碳类股权融资规模合计达149.79亿元。中信建投证券为助力构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