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认知智能技术助力 通联ESG数据上线

徐金忠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金忠)日前,通联数据正式推出通联ESG数据,为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定、超额收益提供更细、更全、更具价值的数据服务,助力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7月5日,通联数据首席量化工程师、另类数据负责人李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联ESG数据是业内首家基于认知智能技术生产的ESG数据,通过海量数据的智能化挖掘形成的ESG数据在指标维度、应用领域、数据体量、智能程度、服务接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联ESG数据希望为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提供扎实数据支持。 

  通联ESG数据上线 

  近年来,ESG理念和投资渐成共识,被认为有助于解决全球长期面临的一些问题。ESG即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ESG投资主张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维度分析研究投资标的,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不同于传统财务数据的因素纳入投资研究的考虑范畴。 

  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ESG理念对上市公司短期股价和长期市值均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和正面反馈,践行ESG理念的上市公司长期成长性更高,企业融资成本更低;ESG投资有更好的收益表现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增厚收益效果显著,在中长期能产生相较基准更高的回报,超额收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ESG策略优越性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国内泛ESG基金(包括股票和债券基金)总规模超过2200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逾4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若以五年为单位,“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我国泛ESG指数数量增长34%,泛ESG公募基金数量增长79%,资产规模增长109%。 

  李立表示,正因为看到了资产管理行业对ESG数据的巨大需求,结合通联数据自身在数据领域的优势,通联ESG数据应运而生。据李立介绍,作为业内首家基于认知智能的全新一代信息数据服务平台,通联数据推出通联ESG数据,以数据为驱动,以认知智能技术为引擎,收集、补齐和丰富数据源,保证已披露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关注政策方向,保证政策要求指标落地;放眼全球、立足本土制定通联数据特有标准,实现公开、透明、客观、灵活等。 

  李立表示,通联数据推出ESG数据,就是希望能与合作伙伴一起,助力中国ESG理念和投资的实践与发展,引导上市公司践行ESG理念,实现长期发展价值,推动ESG投资进一步发展带来长期、稳定、超额回报,促进上市公司、投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 

  ESG投资最先发端于海外市场,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扎根则相对晚近,但数据和投资领域,“后发优势”明显。李立表示,通联ESG数据就是在前期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致力于解决ESG数据的相关行业痛点。 

  李立表示,国内ESG数据的痛点十分明显。“信息源披露非强制要求,信息披露不统一;国内监管机构未定义明确规范;国内外市场ESG评价标准不统一;市场需求热情高,但具体应用经验缺乏。”李立认为,这些痛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ESG数据及投资的迅速发展。 

  有的放矢,通联数据针对国内ESG数据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第一,指标维度更精细。指标体系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出发,指标颗粒度细化程度位居行业前列,满足投资研究更多维度需求。第二,应用领域更广。可应用于量化投资和主动投资:通用性ESG面向量化投资需求,聚焦指标覆盖度、确定性、可比性以及逻辑有效性;行业特色ESG面向主动投资需求,向投资者提供客观ESG基本面信息。第三,数据体量更大。以数据为驱动,底层数据来源覆盖上市公司各类具有CSR(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和性质的报告,同时,与通联数据庞大的A股、产业链、新闻等各数据库直连,保障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第四,智能程度更高。业内首创全流程HI+AI的ESG数据生成方式,数据生成全过程机器与人工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校验、分析海量数据。第五,服务接入方式更多样。通联ESG数据提供数据库、API等服务方式,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自主选择服务方式,获得数据服务;支持二次开发,可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完成版本迭代,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李立表示,通联ESG数据将持续提升数据挖掘能力、提升数据标准和逻辑建构的规范有效,将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持续磨合,助力合作伙伴ESG投资,并且不断提升自身数据的规范性、多样性、专业性。通联数据以“数字科技赋能投资”为发展愿景,带有资产管理行业的产品逻辑和发展理念,通联ESG数据希望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特别是ESG投资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