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盛高华:海外政策变局无碍外资加仓中国热情

昝秀丽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高盛高华董事长范翔、高盛高华总经理索莉晖日前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谈及IPO、资本市场开放、量化投资等市场热点话题。范翔、索莉晖表示,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健康、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相关领域的融资需求持续释放,将推动全球IPO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仍将是A股市场IPO和再融资的大年。

  2022年仍将是A股融资大年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2022年的全球IPO发展趋势?

  范翔:2021年全球IPO的数量和金额均刷新历史纪录,这一趋势在2022年将得到延续。

  预计有多个行业将持续开展大规模融资。首先,TMT仍将是主导行业,快速发展形成的巨大融资需求将持续释放;其次,疫情发生以来,健康领域受到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医疗研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企业融资活动更加活跃;第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入人心,与ESG相关行业将加大融资力度,比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相关领域的企业正掀起大规模融资的热潮。

  此外,随着美国等海外经济体逐渐进入加息周期,提升债务融资成本,也将驱使企业较多通过权益市场获取直接融资。

  总体而言,受多个重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调整的影响,2022年全球IPO市场或许将不如2021年火爆,但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中国证券报:2021年是A股的IPO大年,2022年会否保持这一势头,预计会有哪些新看点?

  范翔:2021年A股IPO数量与募资额齐创新高,源于货币环境、融资需求、制度完善等多方面的合力。展望2022年,中国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稳定融资增长、降低融资成本是重点发力方向,这将对IPO常态化形成助推作用。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作用下,2022年A股市场融资大有可为。

  索莉晖:结合当前IPO排队家数及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022年IPO将保持常态化趋势,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带来更多融资活水。同时,市场对红筹公司回归预期强烈。

  全球投资者布局中国趋势不改

  中国证券报: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市场影响几何? 

  范翔:本周迎来美联储2022年第一次议息会议,市场期待从中寻找政策调整的线索。高盛日前预测,美联储今年将分别在3月、6月、9月和12月加息。

  美联储加息给中国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有限,不会造成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近年来外资持续配置中国股债资产,持仓规模稳步增加,目前不必担心出现外资大幅减持的情况。

  外资流入中国市场,受利差因素影响较小,更多是因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还需指出的是,与美国、欧元区等其他大型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运行更具独立性,受海外经济波动影响总体有限。因此,人民币资产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既具有成长性又具备避险功能的资产。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海外投资者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持续性?哪些领域可能受到重点关注?

  范翔:当前,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一方面,北向资金持续流入,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中长期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资投资便利程度,也是外资机构竞相布局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在行业准入放开叠加资本双向流动加快的背景下,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进程将继续提速。

  索莉晖:经过多年发展,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已贯穿于从天使、VC/PE到二级市场的每一个链条,也有很多大型外资基金竞相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进入一、二级市场,这反映出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宽度深度不断拓展,海外投资者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特别是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越开放越自信,将吸引更多的“源头活水”。

  量化交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中国市场上量化交易得到快速发展,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范翔:量化交易这两年发展相对较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等在量化投资策略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整体而言,中国的量化产品和发展阶段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在提升产品多样化、扩大市场规模等方面,尚有广阔空间。除股权市场外,固定收益产品、大宗商品、期货期指等均可开发量化产品。

  索莉晖:中国的量化投资还在尝试与试错过程中,未来随着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相信中国市场上的量化产品会更加丰富,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也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积极参与。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也将更加成熟。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中概股IPO发展趋势?

  范翔:近期,中国证监会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释放出三大信号,即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并不是要收紧境外上市监管政策;从增量做起,为存量安排充分的过渡期;中国证监会将与境内有关行业和领域主管部门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并积极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

  我们认为,上述政策提振了市场信心。中国公司上市地更加多元化,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不排除一些企业会选择先在香港市场IPO,再赴美上市;或先在A股上市,再赴境外上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