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业务扩展迅速 野村东方国际力争全牌照发展

林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1月18日,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简称“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主办的2021中日资本市场研究论坛在上海举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冬青表示,作为中日合资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使命之一就是一定要发挥好中日之间资本市场互通互联的民间桥梁作用。

  建立专业化国际化平台

  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简称“野村控股”)旗下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是政策开放以来国内首批外资控股券商之一,于2019年3月底正式获证监会核准设立,同年11月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获准开业。

  目前,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已经开业两年。孙冬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正式开业两年的时间里,虽然经历了疫情,但公司是在扎扎实实地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化、专业化标准的证券公司平台。

  “当时证监会批准了4个业务牌照,我们同时开展了业务,目前前台有5个业务部门,中后台则有11个部门。从公司的建设来讲,我们是立足长远的,重视公司合规文化、风控管理以及文化建设。”孙冬青如此表示。

  从业务角度来讲,孙冬青坦言,尽管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成立时间不久,但是已积累了将近1000多位客户,包括机构客户和高净值人群,国内市场中60%的机构投资者均已覆盖和服务,主要包括大型的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大型私募基金等。过去两年,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在北京和深圳均开设了分公司,接下来还要在浙江开设分公司。目前公司人员接近220人。

  从整个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发展来看,自营业务比较突出,资管业务还在摸索和建设中,但是已经和财富管理业务形成良好的互动。研究业务方面,日前中银证券研究所原所长励雅敏出任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

  发力财富管理业务

  野村控股中国委员会主席饭山俊康在论坛视频连线中表示,中国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现在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金融资产的积累会不断增加,希望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真正形成资产保值增值的良性循环。

  在国内居民理财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券商也在积极进行财富管理转型。孙冬青表示,财富管理业务的投入是很大的,尤其是系统投入,包括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我们不能把日本的财富管理经验全部照搬过来,而是根据日本的财富管理经验和中国客户市场经验,做一个混合的客户服务系统。目前财富管理整个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基本的交易系统搭建完毕,客户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也基本搭建完毕,人员在持续招聘中。”孙冬青说。

  孙冬青也强调,其他券商发力财富管理是基于全牌照业务下的转型,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则像是游戏中的“兵器家”,在一件一件的收集牌照“兵器”来服务客户。这个过程会很艰难,压力比较大。

  2021年8月份,上海证监局发布行政许可,核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变更业务范围,增加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对于其他牌照的申请,孙冬青透露,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未来会组建一个小团队筹备投行牌照的申请。

  架起境内境外合作桥梁

  作为金融对外开放以来国内首批外资控股券商之一,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控股股东是野村控股,持股比例为51%。

  野村控股在中国布局已久,1982年就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饭山俊康曾多次公开表示,通过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这个平台,才真正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资本市场,惊叹于中国速度,惊叹于中国市场的潜力,惊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目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尤其在证券行业,出现了一批合资证券公司。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论坛现场致辞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和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资本市场的扩大开放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也能够更好地配置国际资源。希望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能够真正建立起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合作桥梁,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屠光绍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多是要跟全球进行合作,资本市场的合作尤为重要,可以不断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打造资本市场上国际合作的样板,这个样板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合资证券公司能够真正建立起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合作桥梁。”屠光绍强调,近两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条主线就是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重大措施和制度建设很多,中国有巨大的资本市场发展需求和市场潜力。中外合资公司可以把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优势、潜力优势和国际资源、金融资源很好地对接起来,形成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的联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