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牛冠兴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3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新证券法的颁布及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资本市场新的使命。为此,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生态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二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据为纽带,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赋予资本市场新的发展动能,促进业态创新、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监管效能。

  数字化是助力资本市场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就开始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进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早期的柜台手工操作阶段,到以交易无纸化为重点的电子化阶段,再到以业务线上化为重点的互联网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营模式及操作方式已发生巨大转变,新一代的数字技术正在对获客、投资、交易、风控等全流程进行根本性变革,数字化正逐步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是数字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虽然不改变资本市场的金融本质和属性,但可以对资本市场的服务模式、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市场监管进行全方位的科技赋能,驱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增强服务功能。一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场景限制,拓展业务渠道,扩大服务半径,拓宽市场边界;二是通过智能客服,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准确率,改善客户体验;三是有望降低资本市场的参与门槛和交易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优化投资方案。投资机构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有机整合,构建自我迭代升级的智能研究体系,有效挖掘数据价值,从而优化交易时机和组合创建,并通过应用模型训练、因子选择、参数调优等算法,进一步优化投资规划、组合选择、量化交易的核心系统;另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系统产出的模型,可进行自动交易指令的下达执行,并承担交易监控、异常监测等职能,确保交易快捷安全。

  赋能风险管理。长期以来,投资机构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信用风险模型,通过发行人历史财务数据等信息来判断其信用风险,存在数据缺失、模型不完善、系统不完备等问题,很难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实时监测。依靠数字技术,利用量化和科技手段,有助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全流程的监控和度量,使得风险防范更精准、更及时、更全面。同时依托多源、合规、智能化的数据能力,构建“数据+模型+系统”端到端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化管理、自动化运行、智能化分析经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提升监管效能。数字技术有助于监管机构实施智能监管,提升监管覆盖度和监管效率。一是可结合风险预测模型和NLP等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舆情数据进行动态风险分析,提供风险监测服务,提升监管时效性和前瞻性;二是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刻画资本市场中主体、产品、交易等核心要素间的深层次关联关系,提升监管的深度及有效性;三是通过规则和模型的建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监管针对性。完善看穿式监管的数据基础,提升事中监管的效率和风险预警能力。数字技术可以帮助资本市场搭建全时覆盖、高效运转的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与监管机构进行合作,实时通过量化的数据监管市场行为,做到精准监管。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要素,信息披露制度是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和发展前景。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和完善信息披露标准,使上市公司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是资本市场得以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必将重构信息披露机制,助推分类监管、精准监管、科技监管,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

  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路径

  我国资本市场数字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治理缺少体系化,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待提高,数据深度挖掘和价值应用有待提升,模型算法有待优化,技术标准有待统一,平台系统有待整合,这些问题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应着力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策略

  一是数据化策略。数据是数字化的前提,而获取多元、真实、实时、海量的数据,则是实现精准数字化运营的必要条件。证券机构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前、中、后台数字化再造,实现业务过程和业务规则数据化,并对核心数据资产进行统一治理,不断创新运营和经营模式,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及运营效率。

  二是平台化策略。平台化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全局配置,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系统隔离、数据隔离、技术复用性不高等问题。平台化模式以体验为核心,与服务客户和内部管理的理念相契合。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通过技术平台,统一技术架构,贯通系统数据,提升能力复用率。业务方面,面向个人客户、机构客户、企业客户打造业务平台,形成跨部门、共享化、组件化的金融敏捷能力中心;技术方面,建立统一的研发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云平台、运维监控自动化平台,以更好地支撑业务拓展。

  三是网络化策略。连接不仅产生数据,更承载着用户行为和未来交互机会。连接客户、员工、合作方、产品、网点、设备等所有相关方,建立移动数字化渠道,以投资者、一线员工为核心,重塑线上服务形态,进行端到端数字化客户流程改造是未来证券公司发展的关键。运用多种可能的渠道与客户建立连接,向客户传递无缝衔接服务,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全渠道的客户连接。

  四是智能化策略。稳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把握技术发展特点,统筹优化数据资源、算法模型、算力支持等人工智能核心资产,推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进行决策分析,实现智能化服务与经营。短期内在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投顾等领域持续突破,力求以智能化方式向线上客户服务平台和一线客户经理赋能,从根本上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中长期在资产管理、授信融资、客户服务、精准营销、身份识别、风险防控等领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路径与方法,构建全流程智能服务模式,推动运营和服务体系向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是让业务和技术真正产生交互融合的过程,其实现路径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转换,将所有可得的数据记录转换成数字格式,并依靠字段等关系数据库,变成结构性描述;二是融合,打通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实现流动与共享,让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真正融合;三是重构,以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加快传统业态下的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投资者保护、日常监管等环节的变革与重构。

  在此提出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四条举措:

  1.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运营体系

  一要搭建共享的数据生态,提高业务执行效率,提质降本增效,实现业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整体客户服务能力;二要建立智能化运营体系,为业务和管理的融合提供高效支撑,实现端到端串接,有效促进风控合规、登记结算、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等中后台组织的高效运转;三要从顶层设计和全局视野角度,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从流程细节出发,基于流程对象、流程类型等环节,依据数字技术,全方位再造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和运营质量。

  2.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

  一是构建包括全面风险管理、集中监控、舆情分析预警等在内的多套成熟、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打破暗藏的风险信息孤岛;二是结合内外部大数据分析,创建数据精准、功能强大、展示直观的智能风控系统体系,重塑、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工具;三是以创新理论研究引领金融科技项目的落地实施,夯实智能风控上层应用与底层风险数据集市建设,加快推动全面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3.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增强机构核心能力

  一是提升将海量数据转化为高质量数据资产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撑;二是提升数据资产质量,为自营、机构、财富管理等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业务拓展、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服务优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4.建立数字监管框架与政策,实现智慧监管、精准监管

  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科技赋能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譬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数据应用等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是研究制定数字资本市场的监管原则、理论框架和政策工具,形成数字资本市场的监管指标体系;二是加快监管科技发展,增强数据治理和分析能力,实现监管数据实时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三是强化资本市场数据治理,完善新领域的风险监测,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程序化,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模式,提升专业性和穿透性。

  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全球经济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革。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是激活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中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科技化浪潮中,我们要拥抱监管、拥抱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科技进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