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券商资管圈这一年,内外夹击下的角色转换

上海证券报

  有人被迫转型陷入最焦灼的时刻,有人业务繁忙加班成为常态,还有人收到各方橄榄枝身价日增……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券商资管行业经历着内部洗牌与外部竞争内外夹击,而其从业人员也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角色转换。他们的故事,如一颗颗水珠,融汇成了资管新规下的行业转型浪潮。

  通道及非标业务人员被迫分流

  对一些过于依赖通道、非标类业务的券商资管机构来说,2019年无疑还处在“刮骨疗毒”阶段。据上证报了解,前些年在通道业务上突前冒进的中小规模券商资管机构,这一年来基本上没有“新开张”。同时,遗留问题引致的诉讼纠纷却在增多,使这些资管机构疲于应付。

  与通道业务收缩相对应,券商资管的存量规模也接近腰斩。据中基协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为10.01万亿元,相比高峰时逾18万亿元的规模,缩水已近50%。业绩方面,今年上半年,20余家券商资管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6家券商资管的净利润降幅超过60%,一些机构已陷入亏损。

  “这是我入行10年来最焦灼的时刻!早些年来钱很快,光靠通道业务就可以活得很好,当时完全没想过要转型。”从事通道业务多年的小谭对上证报感慨道。小谭曾在某头部券商资管机构从事通道业务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此后,跳槽至一家中型券商,一开始也是如鱼得水。但在资管新规落地后,手头的几单业务就进行不下去了。认清行业发展形势后,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他不得不更换“赛道”,申请证券投资顾问资格,转到财富管理。

  “能亲身经历这个行业的变化,也算是我的一笔人生财富吧。”相较而言,在一家中部券商资管机构从事非标业务的小徐要幸运些。“资管新规出来后,除了要收尾的存量业务,公司干脆退出了,撤掉了非标业务部门。但我在资管各业务线上有过轮岗经验,加上非标业务积累的渠道资源,所以转型起来相对容易。”小徐说,目前正深耕机构渠道。他认为,大资管时代的竞争之下,要面对银行、基金公司等的正面竞争,对买方渠道的销售能力不可或缺。

  ABS业务“扩编”动力足

  去通道化的同时,以资产证券化(ABS)为主的新兴业务正成为券商资管角逐的重点。

  “ABS部门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公司的承揽承销项目多,不过大家干劲都很足。人员还在不断扩编。”一家头部券商的资产证券部工作人员对上证报表示。

  目前,大小券商都在ABS业务上铆足了劲,且已直观地体现在了规模扩张上。根据中基协的数据,自备案制实施以来至今年9月30日,累计共有134家机构备案确认2465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备案规模达3.26万亿元。其中,存续产品1423只,存续规模1.46万亿元。

  接受采访的中小券商资管机构人士普遍认为,ABS作为增量业务有助加速转型,可减轻通道业务收缩带来的阵痛。不过,在ABS万亿市场规模之中,行业竞争格局业已成形,头部效应越来越强,令中小券商资管机构感到芒刺在背。

  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紧迫感下,中小券商间挖角ABS业务团队的事时有发生。据上证报了解,业内一家以ABS业务为特色的中小券商资管,近一年频频传出被同行挖角的消息。“我们起步做ABS业务慢了,从零开始培养人员,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耗不起。想要尽快入场分一杯羹,挖成熟的业务人员是最好的方法。”一家中小券商的资管业务人士坦言。不过,他也表示,相比大券商ABS业务有齐整的人员配备、完善的后台支撑,中小券商资管的从业人员多是单枪匹马,战斗力、竞争力上很难与大机构匹敌。

  资管高级人才越发“吃香”

  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陆续成立,人才资源的争夺战不仅在券商资管机构间,也在整个资管行业中打得正酣。具备丰富资管经验的券商系人才成了各类理财子公司挖角的重点。从一波又一波的公开招聘看,有投行、投资研究、风控等专业经验的高级人才备受青睐。

  走出券业,奔向银行系资管成了一些人的选择。如原方正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吴姚东出任邮储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邮理财董事长。这位资管行业的老兵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元年”,选择了转战新的领域。而据统计,在其任职的4年多时间里,方正证券资管业务规模增幅高达446.11%。

  不过,更多的人才还是选择在券业体系内循环流动。上证报采访了解到,目前,拥有公募牌照,业务范围更宽的券商资管正在吸纳中小券商的人员。由此造成的局面是,中小券商资管的人员流动在加剧,而大券商的资管团队则相对稳定。

  如无意外,2020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大限就将到来,行业整体的去杠杆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对所有券商资管人士来说,这无疑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