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渐成券商新赛道:龙头券商强势席卷 中小券商发力突围
头部效应凸显
毫无疑问,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推出,给券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前投行更大程度上是通道型投行,保障发行人通过审核是投行的第一要务,制作申报材料的能力成为了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某大型券商投行部相关业务负责人李想坦言,在科创板的规则体系下,虽然审核依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投行的综合实力。投行不能只会做项目和解决监管关注问题,更要在承揽阶段会挑项目,在发行阶段要会定价,要有资本实力跟投,要在发行环节带动经纪业务,还要培养自己的长期资本方客户。投资银行未来应转变以往思维,对外要挑选合适项目、联合战略合作伙伴、设定恰当发行价格,对内要协调各部门资源、向综合型投行进军。
“耕好科创板的‘试验田’,一是要实验制度,二是要锻炼队伍,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大投行。”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日前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注册制的推出,意味着国内券商从服务机构和保荐机构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要具有销售能力和投研能力,要对投资人有真正的了解。没有二级市场的支持,投行不可能对一级市场的定价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注册制也要求投行具有一揽子的服务能力。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可提升直接融资效率,推动现代化投资银行转型发展,审核重点转变弱化“牌照通道”效用,“资金实力+研究能力+合规风控能力+机构服务能力”等综合实力均有望提升。
“大投行有能力转型为全方位金融服务商。随着注册制推行,股票上市和退市市场化,定价理顺和壳价值消失,企业融资不再以股份公开上市为目的,更多是基于产业需求、公司发展阶段和资金运用考虑。这要求券商打通业务链,加强非IPO业务资源投入,为客户提供从资本孵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和过桥贷款等一揽子服务。”中信证券分析师田良指出,A股注册制改革后,大投行定位全行业和全业务覆盖,中小投行则会越来越聚焦,有望转型为专注于某个行业、某个区域、某类服务的精品投行。
田良认为,随着注册制的推行,预计投行格局将再次重塑,如同中信、中金和银河在2006年-2007年国企大项目上崛起,2010年-2012年国信、平安、广发在中小项目上名列前茅一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行有望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确定第一梯队地位。能否在变革中率先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将对投行长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推出也会加大行业的集中度。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科创板对券商等中介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通道型投行向综合型投行转型的压力加剧,有望驱动券商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优胜劣汰。此外,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新增了在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报价,这将考验券商机构的定价、资本实力等综合能力,预计龙头券商会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