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张良勇:打造差异化研究特色 推动稳健转型
“变是肯定会变,但没有那么着急,我们会稳一些。”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张良勇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券商研究将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研究的价值体现将更加多元化。券商有望在不同领域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综合实力较强的券商更有可能把握先机,持续领跑。
持续推进架构调整
中国证券报:请问如何看待最近业内热议的券商卖方研究“去产能”问题?
张良勇:过去几年,卖方研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券商研究部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外延性扩张。一方面,通过高薪聘请明星分析师,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打造全覆盖的研究团队,迅速实现券商卖方研究队伍的超常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等行业“通病”,券商卖方研究的业态严重失衡,在业内外引发了不少质疑和诟病。
如今,不少券商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卖方研究的市场定位。“去产能”自然成了一个重要话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去产能,不如说是结构调整、谋求转型。对此,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领域的研究团队,会有不同的考虑和应对方案。
早在三年前,招商证券就在研究架构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成立了面向财富管理客户的买方分析师研究团队,并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目前形势下,做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更加顺理成章。
客观地说,以评选为导向,在服务机构客户的激烈竞争中,锻炼和提高了券商研究部门的基础研究能力。证券公司研究部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按功能模块适度调整组织架构,对应服务公司机构、企业和零售三大客户群体。这也是券商研究部门未来发展的长期之道。
对于各项业务均衡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而言,研究能力是公司全力打造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收缩不是选项,架构优化与考核调整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而对谋求差异化竞争的部分同业而言,局部的去产能也是符合现实的选择。
打造特色研究优势
中国证券报:未来券商卖方研究可能出现哪些大的改变?
张良勇:调整势在必行,而所谓“转型”也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快发生,尤其是对于大型券商来说,这必然是一个有些阵痛但相对稳定的嬗变。
首先,研究需要且必将回归本源。在过度追求排名的背景下,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重营销、娱乐化和研究碎片化的竞争倾向。已故的杨晔先生(前招商证券研究部负责人)曾在《给青年分析师的一封信》中指出,上述倾向已直接影响到卖方研究存在的根基。现在正是卖方同业一起努力转换风气的最佳时机,回归本源,严谨、专业和规范地为客户提供有深度、前瞻性的研究和服务。
其次,卖方研究将在相对集中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之间寻求平衡。不同券商研究部门在规模、实力和定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未来发展的侧重方向也有所不同。综合实力较强、业务均衡发展的大型券商,对研究的需求十分旺盛,会保持对研究的比较高强度的投入,研究领域的设置、研究覆盖的范围都会相对更为广泛。整体而言,研究力量将会向这些券商集中。在排名弱化,更为关注研究佣金的情况下,部分卖方同业也许会转向某几个自身优势集中的方向上,着力发展特色研究,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第三,券商研究需要匹配公司战略,实现结构调整。数据表明,公募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客户所支付的研究佣金,在各家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中的占比都相对不高,我们必须认识到研究佣金只是研究创造的价值中的一个方面。招商证券过去几年的实践表明,研究架构的适度调整就已经产生了良好效益。我们会积极探索,推进有益的尝试,以更好地发挥研究价值,在合规的前提下,支持公司各项业务对研究需求的发展。
对招商证券而言,背靠百年老店的招商局集团,集团的产业发展,也需要广泛的产业研究支持。换个角度看,由于有集团和公司的研究需求作为支撑,大型券商面对当前的环境变化,相对更淡定,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对团队的整合调整将会更加体现招商文化稳健前行的特色,建立和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招商研究品牌。
聚焦人才培养吸纳
中国证券报:作为业内领先的研究机构,招商证券研发中心有何优势和特色?
张良勇:我们的研究中心有幸与国泰君安、中金、申万等同仁成为第一批开始打造卖方研究团队的公司之一,不仅为业内输送了不少人才,也向公司内部其他部门输送了大量人才。目前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可谓兵强马壮,共有180人,研究范围涵盖宏观经济、投资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基金研究与评价,以及30个行业研究领域,实现了全覆盖。此外,公司还有30多人的香港研究团队,覆盖港股宏观、策略及12个行业。
十余年来我们的市场排名一直稳定于行业前列,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公司领导始终对研究高度重视,给予了稳定的研究定位与持续的研究投入;二是我们一直强调专注于基本面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致力于给分析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三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青年分析师的培养,不仅有完备的培训体系,而且也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与快速上升通道给予他们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中国证券报:哪些因素是今后决定券商研究竞争成败的关键?
张良勇:对于券商研究这种知识密集型行业来说,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人。人力密集、流动率高是证券公司乃至金融行业的典型特征之一,券商研究部门尤其如此。过去卖方转买方或者卖方之间的相互流动,促成了全行业每年平均25%以上的流动率。到今天,传统上市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部分初创型公司,也成了券商分析师的下一站。一个成熟的分析师的培养周期其实很长,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始终是券商研究部门面临的长期课题。
在当下的变局之中,我相信优秀人才更愿意选择业内稳健的大型券商。一方面,对实力雄厚的大型机构来说,只要研究业务获得公司的重视,很快就能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在当前研究部门集体面临转型的岔路口,头部券商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更能抵御变革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