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三部门发布通知 新增14个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李嫒嫒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2月6日,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范围的通知》。《通知》提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二手车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有序扩大二手车出口,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决定新增辽宁省、福建省、河南省、河北省(石家庄市)等14个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二手车出口是我国稳外贸、促内需、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强势崛起,二手车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出口车型日益丰富,出口均价不断提高。

  扩大二手车出口

  为积极有序扩大二手车出口,《通知》要求,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要制定本地区企业准入标准,规范遴选程序,支持具有车源整合能力、海外营销渠道、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等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同时,建立企业考核与退出机制,实行年度考核,对于不履行质量保障责任、违法违规出口不合格或盗抢、拼装、报废车辆的,暂停或取消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资格。

  在保障出口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通知》提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要参照《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和《二手商用车辆及挂车出口质量要求》,完善本地区二手车出口检测规范。出口车辆应当符合出口目标市场准入标准。出口国无准入标准的,出口车辆应当符合本地区二手车出口检测规范,并由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通知》进一步提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要结合本地特点,培育二手车出口相关的维修整备、检测认证、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另外,支持企业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为企业拓宽市场渠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此次新增辽宁省、福建省、河南省、河北省(石家庄市)等14个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是我国第三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2019年,商务部等部门首批启动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2020年11月,为加快释放二手车出口潜力,新增海口市、大连市、宁波市等20个州市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出口成效显著

  自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二手车出口以来,二手车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出口车型日益丰富,出口均价不断提高。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二手车出口1.4万辆,金额突破1亿美元,销往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二手车出口已经突破了1.6万辆。与此同时,我国出口二手车的平均单价也在大幅提高,从2019年的不足5000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150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二手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汽车出口增长的一大亮点。

  台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台州市累计出口二手车6478台,出口金额达15618.43万美元,已远超去年全年水平,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全国30个试点城市(第一批和第二批)首位。出口车型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占比超99%。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天津)二手车出口海外展销会上,天津市二手车出口协会秘书长张婷婷表示:“参展车辆中90%是二手新能源车,包括多款热门新能源车型。”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新能源二手车性价比高,技术迭代快,保有量大,在海外市场很受欢迎,不少海外经销商主动抛来橄榄枝,寻求合作。

  市场前景广阔

  商务部表示,推动二手车出口是稳外贸工作的创新业务,也是促进国内汽车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汽车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3亿辆,居全球首位。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15亿辆。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表示,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二手车流通作为汽车全生命周期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盘活汽车存量、拉动新车增量、促进汽车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我国二手车出口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保有国,车源充足,品类齐全;另一方面,我国二手车性价比较高,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此外,我国汽车生产和出口经营企业在全球逐步建立了较好的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可以为外国消费者提供较全面的服务。

  中信证券认为,近三年来国内市场二手车与新车销量比例约为1:2,而海外发达国家约为2:1。长期来看,国内二手车与新车销量占比有望向成熟市场靠拢,将带动二手车交易量的大幅提升。

  《中国二手车出口国别指南(2021)》表示,随着我国二手车出口配套服务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企业开拓市场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我国二手车出口有望放量增长,出口潜力较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