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能源车同比增长超1倍 但资本市场却遭遇回调 涨价和疫情影响或于5~6月显现
疫情和原材料上涨的双重压力并没有阻挡国内新能源车前进的步伐。
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48.4万辆,同比增长114.1%;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25.7万辆,同比增长138.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海”表现亮眼,3月出口增长贡献度为17.4%。
3月,在欧美市场中,新能源车出现回暖,德国、法国、挪威、英国、瑞典等九国纯电动车销量合计销量为20.3万辆,同比增长6.1%。
但在资本市场,3月新能源车板块未能与终端表现同频,“回调”成为主旋律。其中,比亚迪(002594.SZ)、理想汽车(02015.HK)和小鹏汽车(09868.HK)3月股价分别下跌7.93%、4.36%和16.73%;仅特斯拉(TSLA)“一枝独秀”,3月股价上涨18.39%,市值增加了1729.9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摆在车企面前的难题已不只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供应不足等,因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也令全行业深感焦虑。日前,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通过社交平台发声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不过,好消息正在传来。4月18日,上汽集团旗下整车厂、相关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物流运输公司已经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8000名员工到岗,正式复工复产;吉林长春方面,中国一汽在长春的五个主机厂已经在4月16日全部复工, 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等已实现整车下线。上海与长春两地的上海汽车相关企业已共同吹响了复产的号角。
涨价和疫情预计影响5~6月新能源车市
“3月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出现一定反差,3月传统车换购需求增强,释放了汽车普及和消费升级利好。又因新能源车有较强的刚性消费需求,虽然目前部分车型出现涨价情况,但车企消化的多为涨价前已锁定的订单,因此价格上调并未影响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从数据来看,插电混动式新能源车3月的销量为8.4万辆,同比增长151.3%,增速跑赢大盘。乘联会方面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部分厂商对“插电混动式车型是燃油车潜在客户转型第一步”的市场预判。其中,比亚迪加速推出旗下DM-i插电混动式车型,3月以来接连推出了包括宋MAX DM-i、驱逐舰05以及汉(含DM-i以及DM-p)三款插电混动车型,家族式插混车阵容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国内新能源车总体渗透率为19.3%。其中,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28.2%,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具体而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6%,豪华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2%,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4.3%。
“目前,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但近段时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直接推高了车企在电动汽车上产品制造成本,反映到汽车企业生产中,其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总体形势不及预期。”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分车型看,3月新能源车市呈现出中低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的态势。其中,A00级电动车批发销量为11.9万辆,在纯电动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为32%;A0级电动车销量为5.5万辆;A级电动车在当月纯电动车整体销量中所占份额为22%;B级电动车销量环比增长32%,在当月纯电动车销量中占比为30%。
分品牌看,3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点开花”,共有13家企业批发销量破万辆。其中,比亚迪以10.43万辆的成绩蝉联榜首之位;特斯拉中国则凭借6.58万辆的批发销量位列第二;第三名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为5.12万辆,较上月大幅提高近1倍;奇瑞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上汽乘用车、零跑汽车分列四至十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在3月的表现也出现回暖。小鹏、理想、哪吒、零跑月销量均突破万辆,同环比均有所增长。从一季度累计销量来看,小鹏、理想与哪吒3家累计交付量均超3万辆。相比较来看,威马3月的销量仅为5516辆。在此背景下,威马在加速导入产品,追赶第一阵营。近日,威马推出了威马E.5,NEDC续航里程为505km,综合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8.01万~19.01万元。为了在价格上面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威马还宣布限时优惠价为15.01万~16.01万元。
此外,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1.27万辆,占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总销量的63%,品牌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而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则仍待发力。
但短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遭遇冲击。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3月以来已有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停产。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此前因疫情管控曾两度停产,包括3月16日、3月17日连续停产两天;3月28日起,特斯拉暂停上海超级工厂生产活动。特斯拉第二轮停产最初计划为4天,不过随后复产计划被取消。
多车企生产按下暂停键,也引发了业内的担忧。4月14日晚间,何小鹏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声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好消息是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东方证券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涨价和疫情影响预计在5~6月有所体现,但在油价持续上涨和燃油车优惠幅度持续收窄的负面作用下,预计汽车消费将转向以电动车为主,看好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回升。同时,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开始在不依赖政策强力推动下稳定释放,车型的持续升级和消费者内心接受电动化成为最强的驱动力,叠加政策端优化调整,预计涨价不会影响中长期新能源车市场需求。
动力电池装机量猛增
3月,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依旧保持不错势头。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汽车企业共出口17万辆,同比增长28.8%,环比下降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度为17.4%。
“国内车企现在出海的主要打法还是将产品本身的配置功能,叠加性价比、服务和互动等差异化卖点作为产品竞争力。而在新能源汽车品类方面,车企整体的出海表现较为突出,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
不过,车企层面看,3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表现平平,尚未有企业出口量过万辆,排名靠前的车企分别为上汽乘用车(4658辆)、东风易捷特(2532辆)、比亚迪(1109辆)和神龙汽车(1046辆)。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特斯拉出口量仅为60辆,占总销量的比例不足0.1%,较上月出现巨幅下滑。有分析认为,特斯拉内销与出口呈现出“季末保国内、平时供海外”的特征,即每个季度上半段生产的新车主要用于出口,下半段则会更多投放在中国市场。3月处于一季度下旬,因此特斯拉在中国的产量基本投放于本土市场。
与车市略显平淡的表现不同,3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同环比出现猛增。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共计21.4GWh,同比上升138.0%,环比上升56.6%。
其中,三元锂电池装车量为8.2GWh,同比上升61.2%,环比上升40.5%,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为38.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13.2GWh,继续扩大对三元锂电池的优势地位,同比上升238.8%,环比上升69.4%,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为61.6%。
具体到动力电池供应商来看,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和中创新航。其中,仅宁德时代一家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就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市占率较上月大增了2.47个百分点。
行业集中度方面,3月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共计3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排名前三、前五、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总装车量比例分别为78.3%、86.4%和95.4%,行业集中度较上月有所提高。
不过疫情同样也为动力电池供应链蒙上一丝“隐忧”。此前就有消息称,受本轮疫情影响,宁德市开启交通运输闭环管理,宁德时代生产所需的电路板、电解液等配件材料,运输通行效率降低,生产受到影响。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近期宁德出现个别疫情,政府临时升级了防疫管控措施。公司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与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协同防疫”。此外,宁德时代方面否认了停产传闻,“当前,为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供应,公司严格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宁德基地有序开展生产”。
在中汽协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看来,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持续走高的销量已超出产业预期,造成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之间的产能错配,而动力电池的扩产周期与各类关键材料的扩产周期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进而导致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
安信证券认为,根据鑫椤锂电价格行情数据,4月上旬上游金属与电解液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隔膜等价格则相对平稳。考虑到当前消费终端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需求持续向好,预计电池厂商的排产情况将持续饱满。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对上游原材料供应端造成较大扰动,短期内产业链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欧、美新能源车市销量环比大涨
3月,欧、美新能源车市出现快速回暖。
公开资料显示,3月,德国、法国、挪威、英国、瑞典、意大利、芬兰、葡萄牙、西班牙九国纯电动车销量分别为6.2万辆、3.2万辆、1.5万辆、5.5万辆、1.6万辆、1.1万辆、0.3万辆、0.3万辆和0.7万辆,合计销量为20.3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60.7%。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主要国家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基本保持稳中有升,其中英国、葡萄牙、瑞典、荷兰渗透率增速较快,分别同比提高了8.8、9.1、19.6和25.7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近期欧洲能源和燃油价格上涨为新能车推广奠定了基础,叠加市场前低后高的季度特性,3月欧洲主要国家新能车销量喜人。同时,自2020年欧洲确定碳排放目标后,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正在经历跃迁。未来预计欧洲乘用车销量将维持在1500万辆的基础上稳步提升,结合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上行,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4年复合增长率为32%,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超50%。
美国市场方面,据Marklines发布的数据,受能源政策利好影响,3月,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为6.98万辆,环比增长19.7%,渗透率为6.7%,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美国新能源车销量为21.61万辆,同比增长71.8%,渗透率为6.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其中,特斯拉当月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约为4.8万辆,同比提升108%,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其他新能源品牌如极星销量为684辆,Rivian交付268辆,均与特斯拉表现存在较大差距。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当前主流车企优质车型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提升,向上趋势明确。美国政策环境回暖,有望重回高成长,预计到2025、2030年美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300、800万辆,渗透率分别接近20%和50%,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50%。其中,特斯拉或将继续引领全球电动化趋势。
新能源概念股整体回调 特斯拉市值增加1729.9亿美元
不同于终端市场的高增长,3月,新能源车概念股出现了整体回调。
A股市场中,几乎所有车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股价下滑。 其中,比亚迪(002594.SZ)3月股价下跌7.93%,但仍位于国内汽车上市公司市值榜首位。饱尝新能源甜头的比亚迪宣布在今年3月起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此外,长城汽车(601633.SH)、江淮汽车(600418.SH)、北汽蓝谷(600733.SH)和长安汽车(000625.SZ)3月股价跌幅分别为24.95%、21.41%、17.89%和12.44%。其中,长城汽车市值蒸发了841.39亿元,成为3月A股受损最为严重的汽车上市公司。
H股市场同样寒意扑面,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02015.HK)和小鹏汽车(09868.HK)股价分别下跌4.36%和16.73%,传统车企吉利汽车(0175.HK)、恒大汽车(0708.HK)、北京汽车(1958.HK)股价则分别下滑14.29%、5.88%和3.31%。
海外市场的汽车上市公司中,“一枝独秀”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TSLA)成为看点。3月股价上涨18.39%,市值增加了1729.9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法拉利(RACE)市值微增7.8亿美元。
其他车企则普遍“飘绿”。由于俄罗斯是雷诺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受俄乌冲突影响的雷诺汽车(RNSDF)股价跌幅最大,为19.68%。蔚来(NIO.N)、本田汽车(HMC)、通用汽车(GM)和福特汽车(F)股价则分别下跌7.84%、8.34%、6.38%和3.7%。
在整体回调行情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未能幸免。3月,仅鹏辉能源(300438.SZ)市值微增6.94亿元。科大讯飞(002230.SZ)、四维图新(002405.SZ)、三花智控(002050.SZ)等布局新能源、智能化业务的供应商市值分别下滑了4.94%、18.35%和17.32%。
动力电池供应链企业3月表现同样低迷。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赣锋锂业(002460.SZ)、天齐锂业(002466.SZ)的市值分别减少了490.88亿元、167.63亿元、370.3亿元和280.5亿元。但业内对于动力电池供应链企业仍保持积极的预判。比如,赣锋锂业近一个月获得11份券商研报关注,买入5家,增持5家,平均目标价为147元,目标均价涨幅28.88%。
整体来看,资本市场的回调并不影响业内对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的看好。4月18日,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在直播中表示:“新能源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特别利空的情况。现在整个新能源板块更多跟随着资本市场的回调一起回调下来,这种回调是暂时的。我还是长期看好光伏、锂电池板块。我自购也亏了不少钱,但我个人是不会卖的,会在这个位置上坚定持有。”
长期看疫情将带动新能源车消费
近期,芯片供应、电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引发了一波新能源汽车涨价潮,也带来了新能源汽车延迟交付的情况。据记者了解,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欧拉等新能源车商近期都出现了推迟交付的情况。
在新能源车商努力实现交付的过程中,上海、吉林等地的疫情则成为新的“黑天鹅”事件,或将进一步拉长新能源汽车的提车时间。
根据记者的简单梳理,特斯拉、智己汽车、飞凡汽车、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等诸多新能源车生产制造工厂均位于上海, 而威马汽车、蔚来、理想汽车、爱驰汽车等新势力的总部也设在上海。
上海疫情之下,这些新能源车商的产品导入、营销等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记者了解到,智己L7和威马E.5近期的上市采取了线上发布会的形式。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称,受疫情影响,从开发、制造,以及供应链、物流等角度来看,智己L7上市等工作延期了约两周。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研发端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汽车的碰撞测试和研发测试都受到了挑战,预计1~2个月不能顺利推进研发工作,这对于企业后续的工作推进有很大影响。”有主机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机厂之外,上海还有着大量的新能源零部件供应商,涵盖了芯片、发电机、电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产业链各细分领域,供应着全国各地的汽车主机厂。“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蔚来董事长李斌曾表示,位于合肥的蔚来工厂就因疫情和供应链断供等问题一度暂停生产。
从销售端的角度来看,上海一直也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市场。受疫情影响,上海终端市场也从3月中下旬按下了“暂停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上海上牌新能源小客车的销量约为17889辆,同比下滑21.79%。
不过,4月18日,上汽集团旗下整车厂、相关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物流运输公司已经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8000名员工到岗,正式复工复产。吉林长春方面,中国一汽在长春的五个主机厂已经在4月16日全部复工, 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等已实现整车下线。上海与长春两地的上海汽车相关企业已共同吹响了复产的号角。
乘联会方面认为,从相对长远的角度来看,疫情或将会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提升。“疫情下的避险心态导致中产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强力释放,拉动高端B级电动车的强势增长。但部分无车族群体则在疫情中工作收入损失较大,这也使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入门级车型的销量明显下降,传统车企总体表现下降。”乘联会方面分析称。
此外,在汽油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仍被看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斌表示,基于未来成本变化情况,针对私人乘用车、城市公交、长途客车、城市物流以及货运物流来考虑不同政策组合,使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综合成本达到平衡,这将会推动消费者的观念更快向新能源汽车消费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