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瞄准碳中和目标 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

证券时报

K图 601633_0

 

K图 02333_0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让氢能产业再次乘风而起,尤其是下游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近期的订单量更是明显增长,市场热度显著升温。

  行业内普遍认为,氢能源是实现脱碳的重要解决方案,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推广,则可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做出显著贡献。

  此前,丰田、现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均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了布局,随着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推动氢能源的使用。3月29日,长城汽车(601633)发布了氢能战略,旨在构建“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加速氢能的商业化推广。按照规划,长城汽车将在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科技计划“新能源汽车”总体组专家余卓平认为,长城汽车构建的氢能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有望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能源结构转型的“火车头”,进一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3月30日晚间,长城汽车披露年报,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1033.08亿元,同比增长8.62%;净利润53.62亿元,同比增长19.25%。从去年7月开始,长城汽车股价走势强劲,从7.7元开始一路上涨,到今年1月13日触及高点51.44元,区间涨幅超过5倍。

  车企集体锚定氢能产业

  据了解,长城汽车在2016年就成立了氢能板块的项目组,并建立了“四国五地”全球化研发体系,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累计投入了2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的研发。

  从这些公开信息中可知,长城汽车在发布会上所展示的战略成果,包括对“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的建设等,并非一日之功。实际上,除了长城汽车外,丰田、现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均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了布局。

  一位汽车工程师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零排放、零污染、补充燃料快、续航能力强等优势,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在纯电动的技术路线上已走在世界前列,有必要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上进行发力,形成多条全面、可靠的技术路线。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了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示范应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长城控股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羽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示范支持政策的发布,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无疑是重大利好,目前市场热度很高,待政策进一步落地后,整个产业会迎来快速上量的阶段。

  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利好。今年年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曾在一次活动上公开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推动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预测显示,如果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可达成100万辆的目标,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亿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认为,氢是未来能源的重要过渡载体,氢能的利用将会加快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集中锚定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不仅符合低碳减排的大趋势,也率先抢下了重要的发展赛道。

  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发展

  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发展,首先还是要靠技术层面的突破。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虽然基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但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等关键材料方面仍与国外存在差距,在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关键部件的性能层面也需要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长城汽车公布氢能战略的同时,最核心的是打出了自身的“技术牌”,公布了一套车规级的“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据悉,氢柠技术包含了一整套车规级研发体系和氢电、电堆、储氢三大平台,具备高功率、高效率等特点。

  据悉,目前长城汽车已实现了在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Ⅳ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门、氢安全、液氢工艺等核心技术上的完全自主掌握。未来,公司还将再投入3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

  按照规划,2021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2025年,公司希望在全球氢能市场实现占有率前三。

  对于长城汽车的战略目标,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称,虽然这个选择是一次冒险,但对于企业而言,是值得的。

  业内人士判断,从国家公布的“以奖代补”政策中能清晰地看出,该政策更加注重考量企业的技术门槛,而这也更加有利于鼓励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创新。

  事实上,目前多数整车企业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发力,也多集中于技术层面。一位来自整车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只有完全掌控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拉动整个产业链升级。

  据了解,目前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均是以全方位的视角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例如,长城汽车公布的氢能战略就涵盖了“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在上游,公司掌握了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并拥有氢+电储能系统;在下游,长城汽车加入了京津冀、长三角、河南、河北四大示范试点城市群,示范车辆的场景更加丰富。

  全链布局破解产业难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世界上氢能源汽车保有量过万辆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基本采取了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但在国内,受制于成本过高等原因,在下游尚未起量的情况下,产业内对于制氢、运氢、加氢站的建设均相对谨慎。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首先要明确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决策,率先推动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带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增长,在初具规模后,上游制氢、运氢等环节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产业链内部的循环。

  张天羽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氢能的产业链很长,这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没有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势必需要一整个生态的协作。

  “实际上我们今年收到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上千辆,但我们并不希望集中铺量,一方面是受制于加氢站的数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尚未健全,还无法达到一个完全商业化的状态。”张天羽透露,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吸引了不少合作伙伴,希望通过产业生态的模式,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技术上的事情可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产业化的推广,是1到N的过程,仅靠单一企业是无法完成的。”长城控股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雪松认为,未来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势必是大融合的生态模式。基于这样的判断,长城汽车也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同济大学等正式签约,希望融合产业的力量,推动技术的落地和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平安证券认为,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端成本和使用端氢气的成本均较高,导致全生命周期成本高,其中,运营成本中氢燃料的费用占比超过50%。随着全产业链加强协调,未来燃料电池汽车上游制氢、储氢、运输氢气和加氢建站的成本也会有所降低,而这将增强燃料电池汽车在使用环节的竞争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