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万钢: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正在变革

崔小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9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2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正在产生变革,逐步由动力系统向整车产品创新拓展,由汽车产业向跨界融合、集群创新跨越,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综合出行模式创新演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体系必须积极作为。

  多部委释放积极信号

  万钢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支撑、政策支持和市场拓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应该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政策”双轮驱动转变。要持续加强产业链全链条的创新,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蔡荣华表示,应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和市场份额。汽车产业要加快基础升级,不断优化市场供给,加快电池标准化,提高充换电,推广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的消费方式,降低消费者购车的成本。

  蔡荣华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部分关键基础零部件和系统部件还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存在一定供应风险,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必须加大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强弱项,加快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零部件水平,逐步形成供应渠道多元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表示,应努力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平稳发展。将坚持从产业升级和促进消费双向发力,推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推动实施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推动车电分离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环卫等公共领域和一些特定场景的车辆电动化水平。此外,针对疫情影响导致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供给不足的问题也在加强研究,下一步要做出政策调整。

  在加快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方面,陈克龙表示,将重点推动网络化基础建设,发挥各方优势,加快布局5G蜂窝通信基站,部署LTE、V2X的路测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启动“十四五”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车载信息交互,车路协同、网络安全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形成基于车路协同,体现中国特色的体系架构;推动测试示范,联合修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管理规范,鼓励有关地区开展载人载物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新商业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赵志国指出,从车联网动态监测情况看,网络攻击向车联网领域延伸,今年以来发现对整车企业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相关企业和平台的恶意攻击,达到280余万次,平台的漏洞、通信的劫持、隐私泄露等风险十分严重。

  在构建车联网网络安全的生态方面,赵志国表示,应推动发展产业融合创新的生态统筹有关政策资源,面向前端感知、网联通信、车辆控制、边缘服务、智能设施等安全需求,加大、加强技术攻关,发挥龙头车企的带动作用,以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为载体,总结提炼车联网安全优秀的实践案例,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支持建设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集聚,加速推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孵化一批优质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的动能。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表示,从长远来看,城市交通的基本逻辑不会因疫情而改变,倡导公交优先、慢行优先仍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坚守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城市交通还要不断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定制公交、需求响应公交等服务。也将综合考虑个体需求与群体需求、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均衡化问题,积极打造出行新业态发展的制度环境,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9.8万辆,同比增长15.6%和19.3%。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面,截至今年7月,燃料电池汽车已累计推广超过7200辆,建成加氢站约80座。

  车企合作将更加深入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认为,汽车企业关系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逐渐成为主流。当前传统汽车产业的合作、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和跨境合作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业务领域,也体现在资本联合、战略联盟等方面,具有多领域、深层次、多方位特点,从现在看,战略联盟作为切入点可能更快。

  竺延风称,汽车企业应顺势而为,推动平衡发展。针对消费者行为变化,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与客户的互动,同时在产品和技术的投放上,要把握好节奏,最好要保持领先市场需求趋势的半步到一步为宜,与市场消费形成动态的平衡环境。此外,还应推动零部件与整车、企业供合关系、政策供给与市场等多方面的平衡。

  “各企业应该携手积极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终端市场展开差异化竞争,共同培育市场,共同做大市场蛋糕。”竺延风表示。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认为,90后、00后用户正在成为汽车消费主力,汽车消费的需求正在从功能满足向个性化满足转变。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远未满足消费者需求。相比欧美市场,中国消费者换购时间更短,汽车技术和产品必须以更快的节奏推陈出新。

  李伟还称,汽车产品的价值正在由硬件向软件转移,软件能力将是未来自动化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未来的汽车将是移动的多功能空间,大型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能源、储能单元。用户、技术、产品的变化为商业化模式的全面转型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认为,面向新基建带来的更大发展窗口,尤其是涉及到汽车产业以外的协同配套体系,包括在新能源领域的换电标准,老旧电池的退出、电池的回收利用等法规标准,在智能网联领域的车端、路侧单元的标准,交通道路设施标准等,政产学研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尽快启动完善相关标准的制定,力求形成全球范围内行业的主导权。

  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表示,从汽车产业发展视角来看,产学研创新是我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的必然要求,必须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治理体系的设计,激发创新潜能,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推动多元要素的融合创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