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云计算行业发展已经迈入深水区

杨洁 实习记者 潘懿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科创板“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日前发布系列云原生产品,并专门针对信创场景发布了“全维信创云”。发布会后,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他认为,云计算行业发展已经迈入深水区,客户从技术行业延伸到传统行业,“深水区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技术翻译成能直接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林源表示,此次青云科技发布的产品具有全栈、全域、全态特征,希望联合上下游的硬件、终端设备、芯片、应用等企业,将打包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青云科技全维信创云产品展台。 本报记者 杨洁 摄

  云原生时代来临

  7月2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CIC 2021云计算峰会上获悉,青云科技发布端到端云原生战略,包括KubeSphere容器生态家族、云原生块存储QingStor NeonI0、云原生分布式文件系统HydroFS、云原生数据库RadonDB、低代码全象云平台等云原生产品。

  青云科技还与中国信通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以新一代云原生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新基建等发展。

  所谓云原生(Cloud Native),是一套技术体系和方法论。Cloud表示应用程序位于云中,而不是传统的数据中心;Native表示应用程序从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云的环境,原生为云而设计,在云上以最佳姿势运行,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分布式优势。

  在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看来,数字经济时代即意味着整个IT技术已经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云原生时代,企业IT系统逐步从支撑业务转变为引领业务,甚至与业务融为一体,以容器、微服务、Serverless、DevOps等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和理念全面推动云原生技术蓬勃发展。

  黄允松认为,数字化是一场颠覆式创新,企业想实现战略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目标,战略视野和思路的转型尤为关键。“‘一把手’不仅需要率先成为数字化领袖,还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统一建设数字基建底座。在技术路径上,需要采用云原生技术来实现业务应用开发、管理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并通过汇聚全域数据,让数据切实产生智能,改变业务决策认知与方法,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

  林源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了青云科技在数字化转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将数字化转型抽象成哑铃型结构,哑铃结构的两端分别是终端设备和应用,中间的连接部分则是枢纽,“作为连接左右两端的平台,青云科技可以接入所有设备和应用厂商,将异构化的数据有序化地管理起来。”

  青云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一家企业级ICT服务商与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一套自主创新、中立可靠、灵活开放的全维云平台,为数字世界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加速推动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

  从技术到解决方案

  云原生产品是青云科技提供的标准产品,青云科技还专门针对信创场景发布了“全维信创云”。发布会介绍,青云全维信创云整体架构具有“全栈、全态、全域”的特点。

  林源以“买房子”为例,对全维信创云的特性进行了说明。他介绍,以前消费者购买房子,有的买的是毛坯房,但是如今市场也会提供装潢完善、支持拎包入住的精装房,这种产品与服务就可以理解为“全栈”;消费者既可以租赁房子,也可以购买房子,而购买又分为全款购买、贷款购买等不同方式,“全态”即指产品支持各种交付形态;消费者购买房子不仅需要考虑房屋本身质量,还要结合交通、物业、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全域”指的就是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向客户提供多维度的产品与方案组合。

  落实到青云的全维信创云,其在服务层次上,可纵向跨越IaaS、PaaS和应用平台的全栈云架构,覆盖众多品牌ICT服务;在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管理;在服务场景上,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能力,实现全域智能数据互联。

  林源表示,云计算行业发展已经迈入深水区,客户从技术行业延伸到传统行业,谈论的内容也从技术问题变为场景和应用问题。“早年公司面对的是专业客户,需要提供的是产品和技术。今天,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解决具体场景具体问题,青云科技需要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联合上下游的硬件、终端设备、芯片、应用等企业,将打包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林源认为,深水区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技术翻译成能直接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云计算在深水区落地最大的挑战在于,传统行业的人不懂数字化,而做技术的人不懂传统行业的架构和逻辑。”

  对此,青云科技的策略是“先低代码,再无代码”,低代码开发平台主要面对开发者,具有更强的技术属性,较弱的行业属性;而无代码开发平台主要面对业务人员,非编码者可以快速构建和运行业务应用程序。

  “IT(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 OT(Operation Technology,操作技术)才能够解决问题。”林源强调。

  林源还表示,青云科技坚持通过开源社区的方式拥抱数字化生态,降低开发商建立信任的门槛,并采取应用的视角,主张“小步落点,快速迭代”。

  上市增加信任感

  2021年3月,青云科技登陆科创板,被称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对于科创板上市的收获,林源表示,一方面,上市增加了公司知名度,有助于快速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新用户;另一方面,上市缓解了客户对公司经营持续性的担心,客户开始考虑与青云进行深度绑定的合作。

  2018年、2019年、2020年青云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2亿元、3.77亿元、4.29亿元,公司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且亏损规模相对较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1.90亿元、-1.63亿元。

  青云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公司在收入规模达到13亿元以上时,有望实现盈亏平衡。公司表示,2021年后,在云产品业务高速(55%)、中速(40%)、低速(25%)增长三种情形下,云服务业务保持低增速,毛利率保持稳定,各项费用稳定增长,公司有望实现盈亏平衡的时点分别为2023年、2024年、2028年。

  目前,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青云科技公告称,公有云领域规模效应突出,青云科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面临阿里云、腾讯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2019年公司云服务业务收入为1.3亿元,而阿里云云计算业务收入则高达400.16亿元。在私有云领域,IDC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在超融合整体市场中份额为3.4%,远低于华为(23.6%)、新华三(21.0%)、深信服(15.0%)等大型企业。混合云领域未来前景广阔,各大厂商正在加速布局。

  “巨头的逻辑是让自己的闭环生态更稳健,而青云科技在商业上的准则是‘有边界感’。传统行业并非‘赢者通吃’。我们不做应用,不做终端设备,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上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让其他合作伙伴能够基于青云平台一起为客户服务。”林源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