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凯立新材张之翔:走好贵金属催化剂进口替代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催化剂是化工生产的核心,在不少领域都依赖进口。凯立新材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近20年的发展,也是我国催化剂研究攻关进口替代的缩影。此次科创板上市,将是凯立新材发展历程上的一次重大跨越。”凯立新材董事长张之翔说。

  凯立新材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催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废旧贵金属催化剂的回收及再加工等业务,是我国精细化工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贵金属催化剂供应商。

  “公司将继续做好技术服务,加大投入,开发出更多原创性催化剂和催化应用技术,使凯立新材真正成为行业领导者,铸就民族品牌。”展望未来发展,张之翔表示。

    对标国际行业巨头

  催化技术是重要的绿色环保技术,85%以上化工产品生产都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因此催化剂被誉为有机工业的“心脏”。其中,贵金属催化剂凭借优秀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食品、环保、能源、电子等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我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需求规模达205.6亿元。

  凯立新材成立于2002年,当时初创团队只有7个人,注册资金仅100万元,市场基础非常薄弱。张之翔回忆道:“我记得当时浙江有一家企业下了5公斤的贵金属催化剂订单,就算很大的一笔订单。由于客户要得比较急,我们专门通过飞机给他送过去。此后公司稳步发展,如今贵金属催化剂的年销售量已经达到100多吨。”

  曾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物化所副所长的张之翔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并长期坚持投身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在张之翔看来,自诞生之日起,凯立新材就一直在走技术创新、进口替代之路。

  张之翔介绍,当时我国的贵金属催化剂,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和生产还是一片空白,依赖进口。凯立新材成立后,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平台优势,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探索,开发钯、铂、铑、钌等贵金属催化剂系列产品200余种,成为我国精细化工领域贵金属催化剂生产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应用最广泛的企业之一。

  “凯立新材这些年的发展主要围绕技术革新、进口替代、新产品新应用领域等,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际上的行业巨头。”张之翔说。

    技术创新为第一动力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是凯立新材的特色,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张之翔表示,凯立新材目前重点布局PVC生产用无汞催化剂、烷烃脱氢催化剂、燃料电池催化剂、煤化工催化剂、环保催化剂等,在不断巩固和提高产品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基础上,逐步提升催化剂产品在基础化工、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市场份额。

  “由于汞的排放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凯立新材在开发2款催化剂,主要用于电石法生产PVC,分别是金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张之翔介绍,2款催化剂在产线上已运行1年多,效果很不错,公司有望成为我国首批次无汞催化剂的供应商。公司还在开发氢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目前批量化生产工艺已基本达成,处于评审阶段。我国氢燃料电动车的催化剂生产尚未完全商业化,主要使用国外的催化剂。凯立新材围绕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从氢能的制氢、储氢到氢的使用都已有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凯立新材在催化材料科技攻关过程中,开发并掌握了多项催化应用技术,包括间歇式催化还原、催化氢解、催化偶联、氢甲酰化等绿色催化合成技术,安全高效的连续化催化反应技术及环保催化技术等,一些应用技术已向下游客户授权,市场反映良好。在提供催化应用技术支持和催化产品的同时,凯立新材还具备提供废催化剂资源回收再利用服务的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此外,凯立新材以催化技术解决环保问题,可有效净化处理特殊废水和各类有机废气;公司开发的焚烧富集、回收提纯贵金属专用设备及湿法回收工艺技术,能实现废催化剂回收再利用,使贵金属回收提纯过程更加安全环保。

  “我们也着力为客户定制与其生产工艺相匹配的专用催化剂,并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凯立新材志在成为催化创新中心合作发展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届时同行都可以在凯立新材这个平台上为推动催化剂事业发展作贡献。”张之翔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