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市前多个政策变化 蚂蚁再度回复问询

段久惠证券时报

  上市在即,却恰逢多个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监管政策新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法律适用条文调整、互联网贷款新规刚刚落地、民营金控集团管理办法箭在弦上……蚂蚁集团的业务和合作模式是否面临调整或变化,经营情况是否受影响?

  9月9日,上交所官网披露蚂蚁集团第二轮问询回复,上述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两天之前,蚂蚁集团刚刚就公司治理独立性、控制权及股权结构、业务模式、同业竞争等六大方面问题,回复了上交所第一轮审核问询。

  在此次问询中,针对“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金控准入管理”等备受市场关注的政策新规,蚂蚁集团在回复中称,“变化可能增加公司的合规难度和提高合规成本”,但公司将始终围绕“普惠、开放平台模式、守正创新”三个原则开展业务,“现有业务和合作模式在实质上将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

  可能会提高合规成本

  从蚂蚁的招股书来看,蚂蚁集团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收入(包括微贷科技、理财科技、保险科技及数字金融平台业务等)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44.33%提升至2019年末的56.2%;到了2020年上半年末,该项业务收入占比将近64%。其中,尤其是微贷科技相关业务营收占比从2017年的24.75%提升至2019年末的34.7%。

  近期《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调整的通知》发布后,外界普遍关注其对蚂蚁等金融科技公司的影响。根据条例,按照最新一期的LPR利率计算,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为年化15.6%。利率受限,加之今年7月发布的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的合作机构资质、经营情况、管理能力、风控水平等方面均收严,对蚂蚁集团的业务经营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针对交易所的问询,蚂蚁在回复函中回应称,“尽管公司的业务模式坚持普惠及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平台模式,但是该等规定在适用范围等具体执行方面的安排仍处于进一步明确的过程中。”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蚂蚁平台促成的微贷业务,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只有大约2%的贷款存在于蚂蚁的资产负债表上。从放款主体分析,新规对花呗、借呗影响有限。”

  针对上市前夕恰逢多个主营业务相关的政策变化,蚂蚁在回复函中称,“(这些变化)可能会提高公司合规的难度,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面对新的法规和监管环境,公司不能保证始终能对业务做出及时调整以应对合规要求。为此,公司可能会增加成本,预期的业务增长也可能受到影响。”

  对于市场关注的“金控准入管理”新规,在此前公布的招股申请文件中,蚂蚁集团已披露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关从事金融活动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权。

  微信支付不是竞争对手?

  同业市场竞争情况,再次成为上交所问询重点。

  根据招股书及首轮问询回复披露,蚂蚁面临来自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支付服务提供商(如商业银行及其他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以及其他科技公司或金融机构的竞争。

  在此次问询中,蚂蚁再次重申,业务生态独特,与其他企业如腾讯、微信支付等并不具备可比性。

  蚂蚁称,“在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领域,全球范围内提供支付服务的企业较多,国内市场由腾讯运营的微信支付也提供类似的数字支付服务,但这些企业提供的支付服务和公司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业务存在一定差异,并不具有可比性。”

  从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及相关业务数据、指标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支付宝月活用户达7.11亿、商家数超过8000万;目前已涵盖1000种日常生活服务及两百万个小程序等。

  在数字金融科技平台领域,截至今年6月末,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超过350家,提供信贷、理财和保险产品,“该等开放科技平台业务较为创新和独特,目前并无可比公司。”蚂蚁认为,在理财科技平台上,优势在于与国内大多数基金、券商、保险机构及银行合作,提供了6000多种理财产品;在创新业务上,有在2014年最早推出的“花呗”、余额宝以及基于电商场景的退货运费险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