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力合微聚焦物联网“最后1公里”

刘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合微”)科创板上市申请近日获得受理。力合微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为物联网系统“最后1公里”通信提供自主设计开发的芯片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基于自研芯片的模块、整机和系统解决方案。

  力合微此次冲击科创板,拟募集资金3.18亿元,用于研发测试及实验中心建设、新一代高速电力线通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微功率无线通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基于自主芯片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等项目。公司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

  专注自主核心技术

  根据招股书,力合微自主研发物联网通信核心基础技术及底层算法,并将研发成果集成到自主设计的物联网通信芯片,主要产品包括电力物联网通信芯片、模块、整机及系统应用方案。

  行业对此类芯片一直依赖进口(主要由美国德州仪器等厂商提供)。2019年,力合微完成了高速电力线通信线路驱动芯片的自主研发,目前已取得规模预售订单。该芯片通过了专业机构的相关检测,达到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力合微的营业收入主要源于物联网领域自主研发技术和相应产品,且销售业绩和市场广度持续增长。销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1-6月,基于自主芯片的模块、整机和软件与技术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5%、90.79%、84.53%和91.55%。

  力合微本次拟募资3.18亿元,用于研发测试及实验中心建设、新一代高速电力线通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微功率无线通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基于自主芯片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等项目的建设。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在物联网“最后1公里”连接和通信、感知、处理、传输技术及核心芯片开发,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芯片产品技术提升、性能提升的研发,不断加强多模通信、系列化芯片产品的开发,并针对更广泛物联网应用场景需求开发应用方案。

  研发投入占比高

  事实上,力合微早在2014年就在为上市做准备,2015年11月其首发申请获受理,但2016年10月终止审查。

  此次力合微冲刺科创板的业绩可圈可点。财报显示,2016年-2019年上半年,力合微营业收入分别为1.13亿元、1.35亿元、1.88亿元、1.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40.13万元、1370.80万元、2271.40万元、2238.2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源于自主核心技术的收入占主营收入比例均在95%以上。

  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持续高位。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25.24%、18.99%、14.33%。根据招股书,公司员工共298人。其中,研发人员141人,占比47.32%。

  截至2019年6月30日,力合微已有27项发明专利和21项布图设计获得授权,已获授权发明专利中算法类专利共26项,电路类专利1项。合计算法类专利在所有发明专利中占比达96%以上。此外,尚有实质审查或公开的发明专利26项,全部为算法类专利。

  不过,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1.79%、31.84%、45.29%、60.96%。2019年1-6月,公司前五大客户系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威佳创建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其中,对第一大客户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的销售在总收入占比为33.17%。

  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大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其中,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与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速尤为迅猛。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下游需求的驱动,2014年到2018年,内地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从3015.4亿元增长到653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1.32%;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占比由2014年的34.74%提升至2018年的38.57%,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且在集成电路各细分行业中占比最高。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一方面,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智能终端,而终端的小型化、集约化要求使得集成电路得到了大量使用,形成了新的规模化需求。

  以泛在电力物联网为例。2019年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其中对连接泛在性的要求提到了对高速电力线通信、微功率无线自组网、低功耗广域物联网、5G、北斗短报文通信等各种通信技术的需求。这些技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均需要以集成电路为基础载体。

  新兴需求的出现也给集成电路设计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电路设计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因此,拥有高水平的系统及算法研发团队将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获得较大优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