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就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一些交流。宏观经济形势我想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在一个既定的平台上运行,它会波动,但是变化不会太大。另外一种状态,就是处在转折点上,这种转折点可能是长周期导致的,可能和中周期有关,也可能和短周期有关。但是,也可能有一种状态,和三种周期都有关。我有一种感觉,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么一个点上,所以大家感觉到不确定性很大。
今年这个形势,1、2月份的数据都出来了,我简单的做一个评论。应该说增长还是延续了回落的态势,何时去往,或者反弹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感觉到超过以往。物价也是呈回落的态势,但是成本推动型涨价的压力不容忽视。工业增长值大家也都知道了,实际上1、2月份实际上少了一天,如果把那天算上,实际上工业增长值回落的幅度可能要更大一点,不仅仅是1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较去年全年有2.3个百分点的回落。这个中间的房地产总体上来讲增长还是比较稳定,制作也投资是稳重趋向,特别是基本建设的投资是一个负的增长,下滑的幅度比较大,是投资回落主要的因素。出口明显的下滑。
当然,好消息就是发达经济体出现了积极的迹象,最近我们发展中心搞了一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那些会上的嘉宾,总的估计,感觉到目前国际上形势的变化比几个月以前比较好。但是,IMF估计经济继续下行,调低经济预期的时候,反而过一段时间形势就好了。有些人认为最低点已经过去还是比较乐观的。我想简单的说,欧元区其实没有预想的糟,美国和日本比预想的好,这样的情况应该对我们的出口比较有利。世界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7%,但是实际上的回落只有0.5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说了以后,其实我们现在都需要考虑一下,怎么来认识目前经济这种运行的性质。当然,我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就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个增长阶段这样一个转折,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苏增长阶段,我这个观点已经讲过多次了,可能有些同志可能以前也进行过讨论。另外,最近我们还出了一本书,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我们从国际经验来看,战后的一些成功的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德国,还也我国的台湾,这些都经历了20、30年的高增长以后,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这个是一个购买力评价的指标,到这个点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基本速度的回落,回落的幅度一般是30%左右,然后就是出现了增长阶段这样的转折。这是日本的情况,发生在70年代的初期,韩国是90年代的中企,德国是在60年代的后期。
中国在2011年中国的国际元已经超过了8000,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在今后2、3年,也会达到11000国际元的水平。所以中国的潜在增长忧虑很大的可能性是要下一个台阶,这时间窗口的分布大体上是由2013-2017年,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估计,这是一个测算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测算。这是一个图也是显示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这样一个判断,就是说能不能得到市政研究的支持?2011年有几个迹象,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刚才1、2月份的数据进一步表现了这样的趋势。第二点,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这几个省市他们的GDP总额接近全国GDP的一半,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刚来的时候,我看了一个报道,深圳1、2月份增长出现了负的增长。如果我们讲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要出现这样的阶段性的变化的话,那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应该从东部地区开始,因为东部地区是中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
第三最近人们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这个担忧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资金投下去,未来的回报是不是确定的,大家感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实际上是对潜在增长率的一个疑虑。去年这几个迹象出现以后,今年头两个月的数据似乎也在支持着刚才我这个判断,就是增长阶段转换的已经开始。
除了这样一个特点之外,我想观察目前的经济态势还有三条线需要关注,今天主要是基金公司,都是业内人士,稍微说一点专业性的分析。
一个就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长周期,设备投资的中周期和存货变动的短周期是相互交织的。长周期现在看来逐步到了一个高点,设备投资其实现在应该说进入新的一轮,开始加快这样的时期,存货变动的短周期,应该说现在还处于一个转折的过程之中。第二,劳动力供需变化导致的需求上升,由此替代了机器替代劳工,劳动力工资上升有助于扩大消费,机器替代劳工,有助于推动社会投资。第三,体制问题引出的结构矛盾,现在是相当突出的。基础领域,或者叫基础部门,垄断抵消对加工部门形成了压力,金融资源与实体部门之间出现错配,这里面内容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解释了,这都是我们体制性的问题导致的在部门这个水平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目前我们会看到一些经济现象,也是很值得关注和分析的。第一,产能来讲,我们会看到这些加工业部门,特别是贸易部门现在产能普遍出现了过剩。另外一方面,产能不足,表现在什么地方?能源,像电力,现在总体上来讲,特别像去年有一段时间是相当能力是不足的。近年,这个问题恐怕还会存在。铁路运输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些部门产能是不足,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并存,需求的搜索于要素价格上升并存。第三,建设项目需要资金。我们现在很多开工的项目,现在都停下来了,需要资金。但是,这些投资主体或者融资主体大家感觉到风险已经很大了,不能够继续融资了。所以,这个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第四,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特别是最近1、2个月的情况来看,实际上是有所回落的。但是,另一方面金融杠杆实际上在加长,资金链条环节对资金的需求实际上是上升的,这引起了一些资金价格的上升。所以,这个也是一个矛盾。
我就点几个现象,大家很值得关注,这个现象跟刚才我讲的几条线索是相关的。今年经济运行的走向怎么样来预期?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通过一些模型进行了测算,总的估计二季度以后可能趋稳,但是此后能否出现反弹,尚不确定。就是说,到了一个地点以后,大家感觉到他会再起来,但是,今年我们真是有点看不准,能不能反弹,反弹道什么程度?
但是,总的来讲,今年的增长,经过努力保持在8%以上,应该还是有潜力的,也是有这个可能的。所以,现在我们其实还是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稳增长,这里面可能需要关注一些重要的因素,从投资来讲,可能基础设施的投资,目前这个状况整个是一个下行的,而且出现负增长这种态势,应该是要让他停下来,应该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目前整个状态还是不错,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前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的投资的规模还是比较大,增速相对比较高,和这个相关的。但是,从商品住房来讲,目前这个销售的增长速度明显的下滑,过上一个周期,这块的投资估计会下来。所以,总体上房地产的投资不要出现明显的下滑,这个对稳投资来讲可能是相当重要。
出口,如果目前国际上出现的这样一种,我们可以认为是短期的,向好的这样一个态势,能够得以维持,那么,应该说今年出口的状况会比原来预期的要好。原来一般预期可能上两位数比较难,但是最近我看很多预期也是在提高,比如说10%以上,12%,甚至15%。出口如果增长会有效带动国内的设备投资,对投资的增长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消费现在目前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如何能够有所回升,我们感到汽车的产销量的恢复增长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一二季度,这个现象还没有出现,我们期待今后几个月,在汽车消费上能有一个明显的改观。因为现在汽车消费,前几年占消费增量的30%,甚至50%这样一个比重。
当然,物价的压力看起来现在减缓,全年可以控制在4%以下。但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最近一些气象,一个是农产品涨价,大葱价格突然升起来了,这虽然是个别的现象,但是我们要注意,他所反映的一个分析的一个趋势,农产品涨价的压力还是相当大,另外一个国际油价也在上升。所以,今年物价的涨幅现在看起来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但是应该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处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比较高的一个时期,这个要考虑。说到政策,我想提一个想法,就是除了需求政策之外,我们需要重视供给政策。现在需要认真的考虑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为什么这样讲?货币政策在前期比较紧的基础上可以有所松动,比如继续下条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我们不能期望再一次为保增长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是防风险,还是控通胀,现在看来在事情过于放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基本不具备。财政政策实行减税,这个空间是有,但是不能够高估。因为如果经济增速下滑,实际上企业盈利水平会下降,最近两个月趋势已经出现了。与此同时,财政收入也会相应的下滑。但是,我们现在这几年相当多的财政支出已经具有刚性了,所以财政本身收支的平衡压力也是很大的。
另外一点,当经济现在处在这样一个比较低的增长水平的时候,我们要更加注意防范金融财政风险。因为我们有些风险过去实际上和高增长联系在一起的,有一些风险,虽然是存在的,但是高增长可以把风险后推。但是,发现变化以后,过去存在的风险,以及新的风险都可能出现,特别是两种风险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现象。
所以,今年我认为,应该我们把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放在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需求政策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应该说空间可能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或者说我们应该适当的关注我刚才讲的供给政策。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我们可以用这么一个词。但是,中国的这种供给政策和美国可能还是有区别的,我想我们的供给政策还是改革导向,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呢?来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以价格投资放开为重点,来推动基础部门的改革。
那么,基础部门改革,有什么好处呢?我想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他可以增长产能的供给,比如刚才我们讲了,像能源、交通运输,现在能力是不足的。如果我们增加产能的供给,他是可以增加这方面的产品的生产,缓解产能不足这样的一个矛盾,同时他是在扩大需求,投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领域中间,如果说通过竞争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化解由于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实际上是创造需求,降低成本,这个对宏观经济来讲,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速度在回调,但是通胀的压力还是相当大。虽然,会不会出现所有中国式的滞胀,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但是,这样的趋势是存在的。通过这样的改革,是可以有方式的解决刚才讲的为增长创造需求,为防止通胀实际上是降低要素成本的价格。
另外一点就是为什么强调双放开,仅仅进行价格调整是不够的,因为这些领域中间,如果没有足够的竞争,如果没有新的投资者进来,进行竞争,他很难降低成本,而且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新的短缺和涨价的压力。这些部门又会再次要求涨价。所以,还是要分开准入,要鼓励竞争。这里面我们想大家有以下这么几个部门需要作为重点的关注,第一是电力,电力是价格不顺,导致开工和投资不足。一方面要理顺价格,另一方面像发电等环节,可竞争的领域要推动他的竞争。
第二,像铁路,是要放开准入。当然,这些铁路要吸引投资者,还要有合适的项目。所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是相当重要的,吸引行业外的投资,这个除了我们现在讲的民营资本之外,我想可能也同样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因为地方政府对铁路投资,在有些地方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他们有这种需求,也有这种想法和规划,现在主要是体制上要放开。但是,与此同时,铁路系统的改革也应该摆上议事日程。
第三就是石油。现在大家对油价问题议论比较多,抱怨也比较多,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从长期来看,还是逐步要分开原油的进口,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又是一个竞争性的价格,即使价格相对比较高,老百姓也是认可的。否则,不解决竞争性这个问题,你说你这个成本是合理的,价格是合理的,最后老百姓不一定认可。
除此之外,金融领域还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利于市场化的改革。实际上我们现在金融领域已经存在了一个价格双轨的这样一个情况,可能要逐步的通过正规金融系的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使他形成同一个体系,这样的话,实际上是有利于降低资金价格。
所以,我刚才讲的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实际上是通过改革,通过增长,我们为了推动增长来逼改革,以改革来促增长,这样的话,把我们的增长潜力发掘出来,使我们的经济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同时物价又控制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同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