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为速记稿,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证网不承担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各位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到这来跟大家交流,我先说三句题外话。第一句非常有幸能够来,也非常想来讲。为什么?这是很特殊的日子,小平同志南巡20年,改革开放也是35年,所以有很多话,包括对医改,也做了一段时间医改工作有很多话想讲。第二句话,这是一个高层论坛,我是一个基层工作者,所谈的观点是仅供参考,交流,表达也是个人意见。第三,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实际上历朝历代改革者多数,说的比较悲观一点,多数命运不太好。所以说,我作为一个芝麻官,基层距离抓医改的同志饭碗还得保住,请大家今天讲的对与不对的东西都到此为止。
今天听了大半天,很多专家学者演讲,我对医疗来讲是一个门外汉。作为医疗改革这块工作是刚刚接触2年多,差不多3年时间,就是从09年3月份,从基层区县调到发改委开始做这个工作,但是做了整3年有一些体会。中国改革已经35年了,我们医改究竟何去何从,需不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这是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但是,我们实际上很多同志,包括我感觉具体抓这项工作的同志都在回避,都是叫小切口入手来抓。其实,这是一个体制改革,究竟应该明白清楚,该改哪些东西,哪些是属于体制的,哪些是属于非体制类的,非体制类是因为体制改了以后会随之而自适应的东西,改革应该何去何从。
其实,我觉得这点我相信在座,今天听了这么多专家讲,我心里面更有底气了,要不然还真不敢这么说,我们成都自己确定一个,我们经过一年时间确定一个基本思路,叫做“保需方促供方”,叫做需方公共福利均等化,供方力推市场化,这是在我们市委文件里面明确写出来,我觉得这对我们推进医改工作打下一个非常坚实基础,要不然我们真正怎么去做,朝什么方向去做真正不知道。而另外一个层面问题就是路径选择,确定目标以后,通过什么路径去实现,其实我们这个工作在实践中摸索,我感觉国务院医改办,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摸索总结体验。从去年开始,经克强总理批示不断强化,就是基础综合改革这块,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之中,摸索过程之中总结出来的。
我们成都也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新的17号文件,这是公开的,全国也是第一个建立构建公益性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力推公立医院改革,实际上公立医院改革是有一些走在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文件之前,文件一定是来自于实践,然后再实践之中总结提升指导,应该是这么一个关系。因此,回过头来我们应当是区分清楚我们什么是最基本的问题,公平与效率,还有大家谈到市场与政府。因此,成都这块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医改之中公立医院改革也最受大家关注,当然也有很多同志问我,为什么往往听到你们声音好象不多,宣传报道不多。
我说实在话,改革我们有很多担心,核心是处理好公平和效果,政府与市场。那么,政府在公平和效益方面都应当有作为,也应当该退就退。核心问题刚才熊秘书长讲的非常好,首先改革从我们政府开始,政府工作边界不是几句话划定,而是根据市场情况自己不断调整。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在市场不能够很好发挥地方的时候去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关系国家战略发展,医疗科研研究,还有很多领域,包括公共卫生等等很多领域,我都可以政府有作为,但是不是我什么都得去办,甚至是去包办,这就是政府回头来思考的问题,首先让市场来做,我政府发挥的作用更多是引导性的,还有就是补市场的缺。我政府可以直接办一个医疗机构,我聘人也可以购买服务,包括设备,包括基本建设都去购买,方式不一样,但是你政府得履职到位,市场尽可能发挥他的作用。
那么,政府要保公平,是保一种基本公平,保基本为核心内容公平,能够促进效率充分发挥作用,效率不断提升公平环境营造,应该去做这个事。所以,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就提出了叫保需方促供方。保需方从两个角度去做,第一就是成都医保这块,我们先于全国标准提高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还有医保管理体制改革上,很多专家知道,成都从09年开始没有新农合,我们全部城乡统筹,成都基本医保只有一个,一个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个就是职工,逐渐在走管理合一,待遇合一。
还有财政部宋才长所讲供需分体,这是一个不讲的基本原则。供需双方如果搞到一块,什么是市场?市场在哪里形成?就没有,市场形成一个前提,一定是供需必须分离,不仅仅是中国,90年代走了这条路,而且是因为我们整个改革,中国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所有改革应当是走市场经济这个路子,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合的路子,这是毫无疑问的。回过头来成都我们当时公立医院迈了一步,就是官办分离,我们选择一条比较彻底的官办分离道路,就是把对市属公立医院管理由卫生局直接剥离开来,成立医管局,这个医管局行使出资人职责,卫生局不在是公立医院的婆婆,而是所有医院的管家行使行业管理,更好去发挥行使行业管理,行使行业监督,把好市场准入等等,还有公共卫生,权力实际上是更大了,他作用发挥的更到位了,从实践来看,以及成立医管局现在也是2年多一点点时间,我们是2000年1月4号成立,从实践来看,卫生局职责没有被削弱。
所以,下一步我们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候,我也作为基层工作者,医改工作者也请我们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去区分,所谓行政执法类,公益类,市场化类。我想更多叫医院类级别,我相信应该叫医院级别的医疗机构,过去公立医院级别医疗机构更多推向市场,在基层可以酌情而做。包括我们成都这块,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成都这块,我们基层标化建设比较早,但我们现在实际上绩效工资应该是三七开,还是二八开,在基层是实行不下去,我们完全倒过来,70%,80%是绩效,否则没有办法做,乡镇卫生院的院长没有办法做,这个医院可能2,3天就没人了,医生也没有了,病人也没有了。
所以,在下一步推进改革的时候,包括卫生行政部门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尤其在医院这一块更多推向市场,其实这就是一张纸。早上朱老师讲的非常好,半市场化,其实很多问题出在半市场化上面,这层纸,改革既然到了这里就要破题,到现在总体来讲还没有真正破题,不是细枝末节,一个简单付费,不属于体制层面,当然我个人认为不一定对,如果从体制层面角度来讲,可能有些东西会逐渐有一个实际扩张。
因此,在医院产权这一块上,我们也想有所动作,但这块做起来很难,在官办分离以后,我们想产权制度改革做一些推动,但这个3年来我们突破不多,也有一些突破,可能这一点,咱们昆明有些工作还在成都前面,我们还在往前推进,我们跟一些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合作,然后投入增量等等。为什么我不赞成,如果简单去把美国这一套,医疗服务管理这一套改革搬过来,他有很多好的做法是属于管理层面,机制层面,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体制层面,我认为从产权入手,把产权搞的多元多多的,可能有助于内部机制形成更好,为老百姓提供更好服务,而不是简单搞一些微型服务,不是在这个层面上去。
如果我们还是单一国有主题,产权主题要想推动这块改革也很难。当然,这个方面路径选择上可以从机构考虑入手,也可以从我们有些专家,包括今天有些专家在会上讲到,有些专家在会下进行交流,都是供方主题,医院和医生都是供方主题,这个路径选择都可以。我们成都选择是用机构选择来反着推动医生这块市场化主题,其实这种单一国有资本主题,产权主题,大家觉得可以做一些多方考虑。其实,昆明做了一个很好尝试,他是把市级国有资本主题和其他级别国有资本主题混合在一起。因为我们国家国有资产是分级管理的,是属于不同主题,同样都叫国资,有中央国资,县国资,市国资,但是能够有个人部门参与进来当然更好。但是,我觉得即便在国有资本这一块仍然有很多工作可做,但是在顶层设计仍然有一个题目绕不开,就是身份,特别是养老保险如何实现,实现一种很好,很平稳过度。因为现在公立医院这块都叫事业养老保险,如果推向作为一种企业,或者叫特殊的社会企业,养老保险这块怎么做,这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努力的去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市场。
从去年一年情况来看大概有30多个亿社会资本进入到市场来增加我们供给,也增加我们供给竞争,其中有10多个亿属于改扩建,有10多个亿新进入,效果还是明显,对于改善供给,只要我们常抓下去会有效果。而且这种社会资本妨害以后,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其实很遗憾我们会听到,我们现在还有些人,甚至一些领导还在喊,要不断加大我们公立医院投入,我们要对民营资本实现“挤出”效应,我觉得应该大力发展民营资本,对我们公立医院改革做出一种倒逼机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