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越:根据创新策动主体在创新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以将现代经济中的创新分为三种理念模式,第一种理念模式是以个人创新引领的创新模式,个体提出创意,并通过个体在市场中组织资源来实现的创新。这种创新模式的背景是存在激励个人创新标新立异个人成功的制度安排,如对个体成功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激励,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下这种创新比较多见。同时,它有灵活健全的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使这些市场能够为创新者提供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有利于出现熊彼特意义上的革命性的创新,即对原来的技术路线和组织方式进行颠覆式的再造,个人的风险小。
第二种理念模式我把它概括为企业策动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的创意来自企业,并通过企业组织来实现的创新,这种模式的背景和特点是存在注重集体组织力量的制度安排,推崇企业集体主义的文化。同时,有成熟、健全的企业组织和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对创新风险的规避,不宜产生颠覆式、革命性的创新,但是它具有在原有框架下对技术和组织完善深化的优势。就是把一件事儿做的非常精准,非常完善。但是它从组织的角度考虑,如果出现错误,股价就跌了,企业就垮掉了。所以,革命性的创新这种框架不太有利。
第三种创新模式是国家主导的创新模式。由政府直接提出创新的倡议,并组织实施,或者政府有明确的技术政策和产业引导,由个体或企业来负责执行。这种创新的模式前提是要存在国家主义的制度背景,也可以视作集体主义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特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有组织资源来推动创新的动机和能力,它有助于后发展国家通过模仿式创新来快速实现追赶的优势,同时也有将技术与组织锁定在追赶模式中的弊病。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创新的三种现实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粹的理念模式,一个国家中总是多种模式并存,但三者有不同组合,某种模式在一国的创新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现实中的第一种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背景下的英美,个人创新模式占主导地位。作为近现代先行国家中的后来者,葡萄牙、西班牙都走在英国前面,但是后来被英国超过了,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率先制定了专利法等一系列和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制度,保护和鼓励了个人的技术创新,使原来落后的英国超过了欧洲大陆国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这种创新模式的领军者。绝大多数熊彼特式的颠覆式的创新,二战以后都是出现在美国。
由于这种模式对市场发育程度,如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以及特有的个人主义的文化有较高的要求,其他国家比较难简单地模仿借鉴。
第二种模式我认为是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这种国家的创新模式是以企业推动的创新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模式是在革命性的创新出现以后,这种模式它的优点是能迅速的跟进,深度发掘原创的潜能,并且能把这些技术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延伸原创的价值链。这种创新模式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行业关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以及职工培训,等等制度,以及个人对职业的忠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这些特质我们知道在欧洲国家,尤其在德国,在日本非常盛行。所以,这些国家的高附加值的精细制造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三种模式我把它称为沙俄和苏联等创造出来的国家主导的创新模式。中国是洋务运动就开启了这种以模仿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在两国后来的计划经济时代把这种模式推向了极致,企业和个人仅仅是创新的被动执行者,创新的创意,组织资源的实现都是政府,由于缺乏企业和个人创新活动的支持,计划机制最终窒息创新,只有在政府不计投入的少数领域中可能会有例外。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动机被激活,相应的机制现在也在不断的成熟,不过政府在创新体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和个人的创新仍然处于从属地位。我们创新体系的名字就叫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现今的国家创新体系我们放在70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甚至放在150年,从洋务运动以来的历史背景中,它既有利也有弊。
大国模式下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回顾过去,着眼现实和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创新模式分为3个阶段。
初期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洋务运动,以学习模仿实用技术为主的阶段,因为学习比创新的成本更低,且来得很快,在这个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种模式除了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外,在增加了政府的推动力,可以缩短赶超时间。与此同时,由于这个阶段是以学习技术为主,政府有可能根据先期发展国家的经验,把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市场前景。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后,我们现在的创新模式大概我把它定义在学习加上再创新的模式,当然也有少数例外。现在仅依靠外来的技术和经验已不能支撑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原始创新变的越来越重要。同时,我们学习也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学习外来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目前除个别领域以外,这种学习再创新的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要形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原创的技术都不是中国的,但是中国的技术可以做到比其他国家更优。
随着中国与先期发展国家差距的缩小,国家创新模式亟待调整,需要不断提升企业和个人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我这儿做了一个设想。以后的创新模式是以前沿创新引领的创新模式。随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中国可借鉴学习的空间也会逐步变小,前沿创新就愈加重要。只有在更多的领域中中国走到世界技术的最前沿,中国经济才可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主要依靠某个主体,来推动创新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大国模式的要求,尤其需要改革的是现行由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这就需要重新安排个人、企业、政府三者在现今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提升个人和企业在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降低和减少政府的主导作用。
三者的地位和作用可做如下考虑。
政府主导的创新主要是三个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基础科学的研究领域,因为科学研究是不挣钱的,靠政府来支持。涉及国家安全的非市场化的领域,国家安全也可以市场化,但是有一部分是不能市场化,有钱他不卖给你你怎么办?自己干。技术与市场前景明朗的领域,就是政府能把握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政府主导作用强调的是政府的兜底责任,就是说我们在这些领域里企业和个人不能干得很好,那么政府来兜底,并不排除个人和企业主导。在其他领域里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化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和文化环境,以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同时,政府应该减少依靠政策来激励创新的做法,因为政策易变且不稳定,还会激发套利式的机会主义行为。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9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