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债王”之称的双线资本首席执行官Jeffrey Gundlach近日警告称,被动投资策略已经进入“狂热状态”,这正给美国股市乃至全球股市制造着大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股市的震荡。
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十年超长美股牛市中,大量资金涌入了指数共同基金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其代表的被动投资大行其道,挤出了大量的积极投资,不少分析人士担忧这可能会影响市场的稳定。
过去十年被动投资量大增
Gundlach1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抨击了被动投资的狂热现象,认为这个现象正在全球股市引发着普遍的问题。他表示,包括指数基金、ETF、智能投顾等在内的被动投资,容易引发“羊群效应”,或加剧现阶段股市的波动。
Gundlach称,全球指数基金市场已经达到6万亿美元,而ETF市场已经膨胀到5万亿美元。他还援引FactSet最新数据,称尽管对经济衰退担忧泛起,投资者仍大量涌向美股ETF市场。截至13日的一周内,流入美股ETF市场的资金达到160亿美元。如今被动投资已出现了“狂热”。
摩根大通数据显示,全球被动投资在2008年的规模为8000亿美元,现在已经达到了5万亿美元;IBV资本近日也指出,全球被动投资规模2008年为7000亿美元左右,现在扩张至4万亿美元,未来两年或将达到7万亿美元。而据穆迪预测,被动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到2024年有可能达到50%以上。
近期,Gundlach接连抛出看空美股的观点,认为受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因素影响,美股已经开启了“熊市周期”,认为标普500没有多久就将进入熊市。目前,投资者正处于熊市周期的“上半场”,其“下半场”预计将更加惨烈。他告诫投资者,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随波逐流挤进标普500指数基金,将是不明智之举。
事实上,“新债王”并不是第一位对被动投资风险提出警示的人。此前,摩根士丹利就曾警告称,被动投资的膨胀,为市场制造了一个可怕的风险。其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约5000亿美元资金从主动投资流向被动投资并且呈现扩大之势;而这种趋势,将“阻止”主动投资者帮助稳定市场功能的发挥;而被动投资有“瀑布式倾泻”的风险,会放大市场的抛售和下跌。
摩根士丹利全球外汇策略主管Hans Redeker称,被动型基金通常在收费定价上更具吸引力,从而增加投资者的总体收益,能够帮助个体投资者获益;但其迅速膨胀对整个市场却带来了问题。“主动型投资通常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被动型基金的大受欢迎将减弱前者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带来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Redeker说。
风险逐步暴露
市场人士分析称,当股市处于上升通道或牛市时,被动投资往往能够比较容易获益;而当股市处于下行通道或遭遇熊市时,不受捆绑的主动投资则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被动投资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有分析师指出,在股市下跌的情形中,指数基金和ETF投资者的出售将拖累该指数中的所有股票价格下跌。因为大多数受欢迎的指数基金和ETF权重都是向那些高市值股票倾斜,所以其整体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市值个股的表现,如果这些权重个股下跌严重,那么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传导,该指数中的那些表现良好的“小股票”也会受到牵连,从而引发熊市情景浮现。
随着美股最长牛市进入尾声,被动投资热潮不减可能让市场暴露于更大的波动之中。投资技术集团(ITG)发布的报告显示,“最后一分钟交易”现象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22%的交易,都是在收盘前半小时完成的。这个现象背后很大的驱动因素就是资金涌向指数基金和ETF等追踪股指表现和特定组合的被动投资。
摩根大通分析师Marko Kolanovic表示,今年三季度美股大跌期间,指数基金主导的“最后一分钟交易”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从主动转向被动,特别是主动型价值投资者的减少,削弱了市场规避重挫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国际清算银行(BIS)称,从主动投资向被动投资的转移,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证券市场:一是可能导致收益率与具体股票价格的脱节,二是可能影响整体资金流动和市场价格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