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与欧盟对外行动署19日联合发布一份题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全面阐述了欧盟“更好地连接欧亚”愿景的战略。
欧委会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份政策文件基于欧盟在“加强自身与成员国之间、与其他区域间或在这些区域内的联系”的经验之上,以可持续、全面和基于规则的互联互通为核心,有助于指导欧盟在上述领域的外部行动,是实施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致力于打造欧盟版的互联互通模式。
这份文件英文版共有6000多个单词,在正文中共有4次正面提及中国。
第一次是在“加强欧亚陆地交通连接”部分,欧盟认为欧中铁路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指出需要加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竞争中立性;
第二次是欧盟表明要争取与中国、日本等国家签订“双边航空安全协议”;
第三次是在“就建立可持续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加强双边合作”部分,文件举例说欧盟应加强与中国在已有基建及发展合作倡议框架内的合作,促进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实施,指出各种互联互通倡议应更加遵守国际标准;
第四次是在“建立可持续互联互通国际伙伴关系”部分,欧盟希望在国际层面的合作中加强与第三国的合作,比如进一步发挥欧中互联互通平台的作用。
虽然在提到中国时有“加强竞争中立性”等表述,但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主任门镜认为,欧盟反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并没有可靠依据,不应简单解读甚至误读欧盟的新战略,更不应因此而影响中欧双方以及与第三方的合作。
门镜认为,欧盟的全球战略是通过对外合作,增加其全球影响力并推广其价值观。在这一基本原则下,欧盟一直高度重视与亚洲的经济合作关系,而且也认识到互联互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国家,但欧盟从来没有因此而忽略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据门镜介绍,欧盟第一个关于亚洲的政策文件是1994年提出的《走向亚洲新战略》,比其第一个关于中国的政策文件《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早一年提出。由此判断,欧盟发布《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欧盟战略要素》并非是要“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更多是想确保实现其全球战略。
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告诉记者,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计划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很早之前就在酝酿。
对一些西方媒体宣称的此战略旨在替代“一带一路”倡议,埃雷罗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欧盟多年以前就有了类似的互联互通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应结合历史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欧盟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理解这份文件,而不是简单的把其定性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回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强调,两者不是对立或零和的,不是非此即彼或取代关系,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两者还有合作潜力。在他看来,中方应对欧盟的战略坦然处之,良性竞争未尝不可。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马晓利也认为,原则上竞争是有用的,因为竞争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或产品。也许双方不能在每一个项目上都全力合作,但至少应有合作的态度,从而为今后两项计划间的合作提供更多共识。在他看来,双方未来合作会大于竞争,尤其是在与第三方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