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少机构人士认为,今年公募基金很难重新演绎去年集体大丰收的场面。随着蓝筹股估值的不断上升,个股选择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在这方面更具实力的基金将最终胜出。
今年首月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迎来暴跌。
当日,两市仅有549只个股上涨,2756只个股下跌,跌停个股数量达到144只。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创业板,多只小盘股因业绩变量和预亏要么一字跌停要么闪崩,创业板迅速破位,而后谨慎情绪很快蔓延至主板,沪指翻红变绿。
创业板几度反弹最终均败下阵来,令小票在今年能否反转的疑虑再度加深。与开年“11连阳”的热闹场面相比,1月收官日俨然是两个相反的极端。
与极端市场行情相呼应,公募基金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雄踞净值涨幅榜首的是一众地产、证券、银行指数分级B基金,这些板块在今年以来可谓是风生水起,而垫底的则是重仓中小创的基金,亏损最严重者净值已经下挫十几个百分点。
不少机构人士认为,今年公募基金很难重新演绎去年集体大丰收的场面。随着蓝筹股估值的不断上升,个股选择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在这方面更具实力的基金将最终胜出。
首尾业绩极端分化
2018年开年才一个月,公募基金的业绩已经出现极大分化。
以主动权益型基金来看,截至1月30日(如无特别说明均截至该日),今年以来涨幅在1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19只(分份额统计)。排名前十的基金中,有4只来自万家,3只来自光大保德信,2只来自华泰柏瑞,1只来自富安达。
颇为引发注意的是,净值涨幅排在前4的基金全部来自万家,且基金经理中均有万家投资研究部总监莫海波的身影。这4只基金分别是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万家瑞兴和万家精选,今年1月的涨幅均在15%以上,其中,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以18.32%的涨幅排在首位。
从2017年基金四季报来看,这几只基金在短短一个月内有如此突出的业绩,与重仓了地产、银行板块有极大关系。以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来看,去年四季度该基金大力布局了地产股,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地产股。
其中,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第一大重仓股华夏幸福(600340.SH)和第二大重仓股荣盛发展(002146.SZ)的持仓市值占资产净值比例均在9%以上,这两只个股今年以来的涨幅均达到40%以上,对该基金今年净值的上涨贡献极大。
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基金经理莫海波在四季报中提到,除了继续布局低估值的地产行业的龙头公司外,其在去年四季度还布局了行业处在景气向上的航空行业以及低估值、业绩增速稳健的银行板块。
事实上,万家2017年对地产和基建一直处于超配状态,尤其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万家旗下多达20余只基金集体抱团地产股,而去年地产板块表现并不出众,万家因此引来质疑,而今坚守地产板块的策略终于使万家风头倍出。
地产板块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确实有目共睹。若以全市场所有基金来看,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30日,全市场净值涨幅前十位被分级B基金包揽,涵盖了地产、银行、证券、煤炭4大类指数分级B份额。
其中,净值涨幅位于前三位的是招商沪深300地产B、国泰国证房地产B和招商中证证券公司B,涨幅分别为41.55%、38.87%以及38.57%。这三只基金也是今年以来仅有的上涨30%以上的基金。
对于地产板块的狂热能持续多久,疑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从房地产板块指数来看,在1月15日大涨逾5%之后,便陷入到调整状态。31日,华南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受访时直言,地产板块在经历了“最后的疯狂”后,短期内很难再大幅上涨,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当然,对于在1月押宝了地产板块的基金而言,显然已经赚得盆满钵盈。
相较之下,在1月份重仓成长股的基金业绩则有些尴尬。截至1月30日,主动权益基金中,跌幅最大的是金信深圳成长,该基金今年以来的跌幅高达13.14%,其中对净值冲击最大的是1月29日,日跌幅达6.12%。
从金信深圳成长去年四季末持仓情况来看,该基金主要配置了通讯板块个股等,而该板块近几日调整凶猛,在1月31日,其十大重仓股之一智云股份(300097.SZ)就处于跌停状态,其净值或被进一步拖累。
除金信深圳成长外,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A/C、宝盈科技30、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宝盈互联网沪港深、国联安优选行业、华商创新成长、华商新常态等1月净值跌幅都比较大,均在8%以上,可以看到这些基金以成长风格为主。
集体大赚或难重演
A股今年1月跌宕起伏的行情以及市场关于风格转换的分歧的加剧,与去年各路资金几乎无争议地押宝白马股的场景相比,显然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机构感叹,今年赚钱不会再如去年一般容易,集体大赚的情况或很难出现。有基金人士表示,在结构性行情之下,一旦踩错风口即有可能立马落后,甚至再难以追上,大家今年都比较谨慎。
深圳一位专户基金经理1月31日向记者直言,我们今年收益目标在15%左右,不会期待会有太高的净值回报。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我们预感今年市场波动性会比较大,在这一个月中大家也能感觉到操作难度的加大。对我们而言一直坚守的都是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而且属于比较分散持仓的风格,因此不会太去考虑市场风格转换的问题,说到底最终的比拼还是个股,业绩够不够好,估值是否合理,这是最关键的。”
事实上,从年初至今不少机构内部都提出了降低预期收益率的看法,强调遵循谨慎选股的原则。
1月31日,深圳一位私募总经理向记者指出,“现在A股对业绩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但凡不达预期立马就能在股价上有所反映,所以年报季才会有一个又一个雷爆出来。大家对业绩的高要求会在今年一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