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3月30日公告,2016年实现营收77.35亿元,同比下降0.22%;归母净利润18.51亿元,同比增长379.08%;扣非净利润2.26亿,同比增长2.2%;业绩符合预期。净利润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东软医疗、熙康引进投资者第二次交割完成后,公司不再拥有对东软医疗、熙康的控制权,2016年公司确认对东软医疗、熙康的税后股权转让收益及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估收益合计15.2亿元。
■汽车电子以及医疗健康业务线取得较大进展,建议持续关注商业模式的变化。1)汽车电子:公司过去投入大量研发团队和资源,有望厚积薄发。从产业链地位上,也逐渐从tier2供应商升级为tier1,目前公司已成为车载系统整体供应商,全面拓展长安、吉利、奇瑞、华晨、观致、东风、比亚迪、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国内汽车厂商的车载量产业务,业务有望实现放量。同时,公司汽车电子的产品线也扩展到了ADAS和智能驾驶舱等新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研发的智能充电产品、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均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有望形成全新的增长极;2)医疗健康:子公司东软望海正在探索面向大型医院、区域医疗的供应链整合并并取得CN-DRGs的授权,期待在医保控费以及药品器械供应链领域上有创新商业模式带动业务增长。
■管理层控股平台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显著提升。经过多轮增持,东软控股(管理层控股平台)已经取代东北大学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我们认为,此次股权变化将带动治理结构的优化,有望重新激发管理层的“二次创业”动力,为东软5.0战略的发展落地保驾护航。
■经营数据尚未呈现明显的改善信号,处于改善周期的起点。从公司细分业务的毛利率情况来看,尚未出现明显的经营效率改善信号。
我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提升以及商业模式升级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是长期的过程,公司正处于经营质量改善周期以及商业模式变革周期的起点,未来有望重回高增长轨道。
■提升内控水平,期间费用率有望大幅降低。公司给出2017年经营计划,计划2017年实现营收74.5亿元,扣除东软医疗、熙康不并表影响,同口径下,同比增长9%;期间费用18.4亿元,预计下降16%。我们认为,公司期间费用大幅下降的空间主要来源对于研发体系的控制管理,研发资源的分配和投入上将更注重性价比。另外,公司也在积极控制员工人数,目前已经从最高时的22403人(2012年)逐年下降18052(2016年),通过主动收缩和控制人均产出比较低的外包等业务,提升经营质量。
■投资建议:公司处于经营质量改善周期以及商业模式变革周期的起点,两者叠加有望带动公司重回高增长轨道。预计2017、2018年EPS为0.32、0.41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30元。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