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中证股扫描 > 2016年11月 > 1108 > “股科”问诊室

农林牧渔行业:北大荒、亚盛集团

分享到微信2016-11-08 11:32 | 评论 | 分享到: 作者:来源:信达证券

  北大荒(600598)(2016-11-4收盘价10.64元)。

  核心推荐理由:

  1、收入利润略降,盈利水平反升。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3.71亿元,同比减少11.25%,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8.11亿元,同比减少1.04%,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7.97亿元,同比只减少4.59%。我们认为,公司收入、利润绝对额下降主要是由于亏损板块停业所致,加之经济形势不利及产品价格低迷。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76.48%高于去年的68.92%。净利率32.90%也高于去年同期的30.58%。不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13.81%低于去年同期的14.53%,我们认为这与公司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净资产增加有关。

  2、非农板块换血就绪聚力农业基础。继上半年,七星、庆丰分公司承租七星、庆丰农场固定资产、龙垦麦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引资合作、北大荒纸业公司与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合资公司后,下半年公司发布了下属江滨分公司购买江滨农场晒场及库房、青龙山农场承租青龙山农场固定资产、八五六分公司购买八五六农场粮食管护设施、公司购买黑龙江农垦通信公司的物联网平台、新华分公司购买新华农场水泥晒场的相关公告。从上述公告,我们判断公司原有非农业资产换血、输血工作基本就绪,公司在下半年着力加大在农业板块的架构重组,既减少了关联交易,也为公司明年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运作打下了基础。因此我们判断公司明年将在有机农产品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

  3、公司发展步伐稳健,前景可期。我们一贯认为,当前中国农业问题面临非常深刻的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表面的粮食连年增产并不能消除我们对中国粮食危机的忧虑,质和量两个层面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决定农业公司的核心估值。北大荒经过了清理整顿的阶段之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处于加速减亏并且同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崭新时期,未来有机农业发展方向将势不可挡。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管理层的品行和能力,肯定和认同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对公司前景怀有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1/0.61/0.65元,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不利变化、战略合作不顺利、管理团队的变动等。

  亚盛集团(600108)(2016-11-4收盘价5.52元)。

  核心推荐理由:

  1、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受国内外农产品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加之经济下午压力较大,生产资料成本及人工成本高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前三季度公司利润承压仍然较大。前三季度母公司报表收入增长17.5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由8579万元下降亏损1060万元;合并报表收入增长2.3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下降了49.15%。

  2、农业产业化、产加销融合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公司进一步突出专业化子公司在整个公司的发展地位,集中优势发展啤酒花、牧草、节水设备、马铃薯、食品五大专业化产业集团;成立“亚盛好食邦”食品集团,在公司原有销售队伍、渠道、市场基础上,整体谋划营销,带动食品类种植产业发展,通过市场手段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衔接起来;同时,通过示范引领和订单辐射,拓展公司外围基地。各分公司分别确立了2-3个主导种植作物、其他作物为特色作物的种植结构,作物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公司牧草、马铃薯等作物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啤酒花、红枣等作物管理更加精细化,辣椒、食葵等作物订单模式日趋成熟。亚盛好食邦食品集团的组建和运营,将促进红枣、辣椒等主要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生产线运转效率提升,使一批具有农垦和亚盛特色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通过好食邦的运作,公司生产的特色经济作物将直通消费市场,一改公司产品销售环节被大客户挤压的被动局面。我们认为未来好食邦将带动公司发展进入新纪元。

  3、公司未来业绩弹性大农业小年即将过去。尽管公司近年发展遇到不少的困难,下行压力较大,但随着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改善,特别是公司在啤酒花、果品、苜蓿和马铃薯方面的布局未来几年将开花结果,加之这些经济作物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在通胀大背景下无论是业绩提升还是市场机会都将大为改观。公司面临的农业小年已经接近尾声。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8/0.09/0.11元,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不利变化、战略合作不顺利、管理团队的变动等。

网友评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金融市场
理财导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