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行情的“α”策略
针对当前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主题投资,分析人士也各抒己见。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下半年的次新股板块将是新经济政策转向最直接的受益板块。次新股将成为“独角兽”公司密度最大的板块,带来不可忽视的投资机会。该分析师进一步解释,不同于2016年下半年的次新股牛市,2016年炒新逻辑在于追求β,其次是对手盘少,市值小的板块用较少的资金撬动较高的涨幅。而2018年下半年次新股板块的逻辑是追求α,独角兽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成长性高,上市更有可能是独角兽公司二次成长的起点。
“次新股上市后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根据历史行情来看,大部分次新股都有高送转预期,给予投资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仍有部分次新股的业绩并没有能力给投资者分红、送股,而且业绩与市场估值的差距较大,有下挫的空间。”刘伟杰表示,投资者看到公司业绩不如预期后,很有可能“用脚投票”,这些次新股股价也由此承压。
A股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次新股策动的结构性牛市。一位深圳的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次新股向来都是短线资金追逐的热点,因为大家不明白这些个股的业绩和价格预期。市场博弈的分歧很大。
在刘伟杰看来,市场对次新股的炒作逻辑普遍以概念为主,因为次新股具备足够充分的想象力。刘伟杰进一步表示,深入分析次新股行情可以看到,尽管医药板块整体上看,具备被炒作的空间,但次新医药股已经过热,需要注意投资风险。“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看,面对疯狂的炒作时应该看清楚公司的基本面,才能收获确定性更高的收益。投资者应该关注近期未轮动的行业,从行业中选择细分龙头。”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市场观察者对记者表示,市场现在存量博弈的特征明显,独角兽的资金虹吸效应短期看虽然突出,但并不能长期持续。值得一提的是,该分析人士指出,“破解现在存量博弈的最值得期待的是MSCI纳入A股后的外资力量。尽管外资流入的速度有限,但市场的风格还是在逐渐转换的过程当中,外资重基本面、轻概念的价值风格长期来看将会具备更高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