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很多人都愿意直接听人谈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最好能够预测汇率的具体水平或区间。而笔者一向对预测人民币汇率水平心怀敬畏,不太愿意谈水平,更愿意多讲逻辑。
去年底今年初,当很多专家预测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下如非特指,人民币汇率均指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区间在6.40-6.80或者6.50-6.70的时候,笔者曾公开谈了对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看法,提出会有三种情景:第一种是“基准情形”,即市场预期分化,汇率双向波动;第二种是“好的情景”,即国内经济企稳信号更加明显,美元弱势仍然持续,这会为人民币汇率创造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甚至不排除资本重新回流;第三种是“坏的情景”,即如果国内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美元重新走强,按照中间价定价公式,对人民币汇率也会带来下行压力。
最后的结论是,今年人民币汇率将是在市场情绪波动驱动下的双向震荡走势,但内外部经济基本面变化将决定人民币汇率是震荡升值还是震荡贬值。同时指出,对于基本面情形的好坏,见仁见智。而政府没有必要去统一市场的预期,因为一致性预期容易导致单边的外汇市场,不利于央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实际的情况是,前述对具体汇率水平的预测,在今年1月份就被证伪了,因为当月人民币汇率就升到了6.30附近。而按照笔者的上述分析框架,人民币汇率迄今为止都没有出圈。
境内人民币汇率先涨后跌
根据现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公式,在年初暂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后:中间价=上日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走势。所以,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在国际市场的表现是跷跷板效应,即美元弱人民币强、美元强人民币弱。截至5月18日,在国内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的背景下,美元指数先抑后扬,累计上涨1.6%,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1579个基点,升值2.5%,其中收盘价相对当日中间价总体偏强(偏强的天数占当期累计交易天数的60%,下同),总计贡献了3386个基点,远超过中间价的升幅。
复盘今年以来的汇率走势,笔者有以下三点发现:一是在汇率浮动情形下没有只跌不涨或只涨不跌的货币。人民币汇率参考篮子货币调节,实际是通过国际市场上的美元指数变动,被动引入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性。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主要是1月份美元指数大跌的情况下实现的;2、3月份随着美元指数震荡整理,境内人民币汇率开始高位盘整;4月底以来随着美元指数强势反弹,人民币汇率快速回调,抹去一季度的部分涨幅。根据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动率为4.05%,接近部分亚洲货币水平。1月份,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个月升值3.2%时,社会舆论哗然。这其实是因为忽视了弹性汇率安排下,汇率有涨有跌的波动性特点。
二是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变化是前述情景分析交替出现的结果。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升值,符合上述第二种情景;4月底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回落,则符合第三种情景。由于好坏情景交替出现,才造成了市场预期分化,人民币汇率的震荡走势。这进一步教育了国内企业,应该树立风险中性意识,不要用市场判断替代市场操作,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外汇市场是有效市场,汇率是随机游走的,想用线性外推的理性预期方法来分析预测非线性的汇率变化,注定是困难的。就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曾经感慨:“在努力预测汇率超过半个世纪后,终于明白对汇率问题要树立强烈的谦卑心态”。
三是今年境内外汇市场呈现出另外一种顺周期性。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升值幅度远小于收盘价相对当日中间价偏强的累计幅度(美元指数变化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影响,在美元指数先抑后扬的变化中相互抵消掉了)。其结果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同时,人民币汇率指数(即兑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平均汇率)也加速升值,CFETS指数的升幅达2.7%。今年的人民币汇率全面升值,对于出口企业的影响大于上年。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4月份出口综合成本中,汇率成本增加的企业比例达到48.3%,较上年同期上升15.1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上升9.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