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三个月发行200多亿元,被视为人民币债券市场稀有品种的“熊猫债”正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
8日,韩国政府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获准注册,这是人民币“入篮”之后的首次“熊猫债”发行。至此,“熊猫债”券的发行主体已扩展至国际开发机构、境外非金融企业、境外商业银行、外国地方政府、外国中央政府。
市场人士指出,今年9月以来,已盘整近10年之久的“熊猫债”市场被重新激活,主要受益于资金用途拓宽至境外、发行便利性提升以及市场条件向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向演进等。短期来看,“熊猫债”发行支数可能继续增加,但考虑到目前市场融资成本仍相对较高、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汇率风险等障碍,预计“熊猫债”难以出现持续爆发式增长。
十年沉寂
所谓“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2005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日分别发行11.3亿元和10亿元人民币债券,当时依国际惯例将首发债券命名为“熊猫债”,它与日本的“武士债”、美国的“扬基债”统属于外国债券的一种。
然自2005年首发“熊猫债”以来,仅2006年国际金融公司发行8.7亿元,2009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行10亿元,2010年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发行10亿元,此后“熊猫债”一直相对沉寂,成为人民币债券市场上的“稀有品种”。直至2014年3月,德国戴姆勒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发行主体首次拓展至境外非金融企业。
回顾过去10年,“熊猫债”发行的支数和规模都不算多,相比于其他债券品种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不匹配。央行数据显示,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狭义口径,截至2014年年末,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债券余额为5351.18亿元,其中境外机构在离岸市场上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为5304.8亿元,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仅为46.3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熊猫债”发展滞后主要受制于发行主体的局限、人民币国际化有限下需求相对有限、募集的人民币资金使用受限、脱媒化影响下国内融资成本相对偏高、流动性较差等。
中国银行分析师李晶分析认为,阻碍“熊猫债”发展的现实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筹集资金的用途管制较多;二是市场环境相对不利,2012年开始,国内利率中枢水平明显抬升,融资成本较高,且这一时期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强,国内又缺乏较为完备的利率和汇率衍生工具来让境外发行人进行部分发行成本的对冲;第三则是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一朝爆发
今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等方面推出重大改革措施,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沉寂10年的“熊猫债”被重新激活。
9月22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获准分别发行10亿元和1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国际性商业银行发行“熊猫债”破冰;11月2日,招商局香港发行5亿元短期融资券,为境外非金融企业首只公开发行“熊猫债”;11月2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获准发行60亿元人民币债券,为首单外国政府获批在华发行“熊猫债”;12月7日,渣打中国成功为渣打银行(香港)发行规模为10亿元的“熊猫债”,成为首批在华提供“熊猫债”主承销服务的外资银行;12月8日,韩国政府获准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这是外国主权政府首次在中国内地获准发行国债。
至此,“熊猫债”的发行主体已扩展至国际开发机构、境外非金融企业、境外商业银行、外国地方政府、外国中央政府,成为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从今年9月22日到12月8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熊猫债”发行或计划发行规模累计超过21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熊猫债”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主要受益于资金用途拓宽至境外、发行便利性提升以及市场条件向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向演进等。据李晶介绍,首先,资金用途拓宽至境外。2010年9月16日公布的《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表示,发行人发债所筹集的人民币资金可以直接汇出境外使用,并可从境外调入人民币资金用于人民币债券还本付息。其次,发行便利性有所提升,如允许私募发行“熊猫债”,可采取一次足额发行或限额内分期发行的方式。最后,市场条件向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向演进。得益于2014年国内债券市场大牛市以来整体利率的持续下行,境内外息差明显收窄乃至反转。尤其是8月份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有利于发债企业降低实际融资成本。
发展潜力大
随着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包括“熊猫债”市场在内的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层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预料“熊猫债”的政策支持环境将更趋友好,短期内“熊猫债”发行支数可能继续增加,但考虑到目前市场仍然存在的一些顾虑和障碍,“熊猫债”难以出现持续爆发式增长。
据国际金融公司(IFC)预期,受到人民币纳入SDR的刺激,“熊猫债”市场规模未来五年有望超过500亿美元(按现行汇率约合人民币3200亿元)。野村东北亚地区利率策略师梁守纶认为,这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而且在当前在岸债券收益率低于离岸的情况下,“熊猫债”的发展更有助于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穆迪也预计“熊猫债”的发行将会增加,QDII以及QFII等跨境投资渠道的额度将逐步扩大。
不过目前来看,市场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汇率风险、会计准则转换等障碍,将阻碍“熊猫债”出现持续爆发式的增长。
“我们不应当对‘熊猫债’券市场发展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如果未来国内刚性兑付突破,实际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降,可能对于这些高等级的发行人而言才是更好的融资时机。”李晶表示。
观点链接
中国银行:
熊猫债难现井喷
短期内熊猫债发行支数可能增加,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第一,在7月国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和人民币贬值预期转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资本账户仍会保持有序开放的节奏,不会贸然提速。第二,尚未打破刚性兑付环境下,需谨慎对待外国债券的信用风险。如果对熊猫债发行人贸然扩围,但某区域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将通过来自该区域的发行主体波及至我国金融市场。第三,目前对于中低等级的发行人,受益于国内的低信用利差,发行熊猫债节约融资成本的优势可能会更明显。而对于高评级、国际市场融资渠道畅通的境外金融机构和企业而言,即使考虑汇率因素,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成本仍较境外其他货币偏高。
中金公司:
仍存在发展障碍
对于境外金融机构和企业而言,发行熊猫债的吸引力有所提升,但可能仍会存在一些顾虑和障碍,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对于高评级的主体,目前境内融资成本相对海外偏高;会计准则转换问题;熊猫债初期在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或降低投资者持有兴趣,如何提高其流动性;授信以及发行流程、便利程度;汇率风险的对冲等方面。总体来看,熊猫债的发展潜力在逐步提高,但仍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来推动该市场的发展,我们对此抱有信心,并将持续关注和跟踪该市场的发展。
广证恒生:
金融改革步伐将加快
今年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完善、“沪港通”的推行、三个月贴现国债的发行、允许境外央行参与境内外汇市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等均为人民币在全球自由流通打开通道,而成功闯入SDR篮子,就是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好的肯定与认同。对人民币来讲,进入SDR只是国际化的一个起点,要在国际上拥有更高的地位,人民币要在接受度、流通度等方面更进一步,这也对国内的金融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人民币汇率机制、资本项目流通、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由于人民币进入SDR,未来人民币的流通程度将提高,倒逼金融改革提高速度、促进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王姣 整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2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