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潮”加速评级机构优胜劣汰
吴娟娟 李惠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正在进行的违约债排查,评级机构是监管关注重点。加之放开外资评级机构进入境内市场,评级机构内外承压,行业优胜劣汰加速。
评级机构承压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透露,近期正在进行的违约债排查中,评级机构是否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是监管排查的重点。目前,监管正在对违约债逐一排查,一查到底。随着监管排查的推进,评级机构违规将陆续浮出水面。从发行端排查,一定程度上可纾解债券违约引发的市场恐慌,在打破刚兑的前提下,保护投资者利益。
某评级公司北京地区负责人表示,监管收紧后,评级机构压力增加。同时,债券投资机构普遍认为,评级提供的信息有限,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信息成本。提供有用的评级信息,成了评级机构的当务之急。
另一家国内一线评级机构从业人员表示,业务没有前些年好做。一方面,放宽外资评级机构入场展业后,本土评级机构业务量缩减;另一方面,违约潮下,评级风险骤增。此外,评级机构人员流动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级业务质量。
监管方面相关人士表示,将来或考虑不将评级作为信用债发行的必要条件。如此一来,评级机构业务量或面临大幅缩水。
尽管面临如上压力,债券投资者表示,市场依然需要优质评级机构,因为自发评级的成本太高。
拉曼资产总经理王毅之表示,债券私募自己做评级成本很高,主要成本在于标的资产数量众多,而内部评级人员数量不足。覆盖标的资产需要持续性跟踪走访、全方位调研,成本很高。除大面积覆盖标的资产以获得信息排序基础外,内部对于真正要投资的标的的细节把控要尤其审慎,这也客观上增加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