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暂时难以消退
平安证券分析师陈骁等认为,导致人民币既对美元贬值又对主要非美货币贬值的原因可能有四点:一是中美经济增长表现分化;二是中美货币政策取向分化;三是外贸前景不确定性加大,外贸顺差或承压,而中国股市波动加剧,不利于境外资金流入;四是这轮贬值中,没有明显看到外汇干预的迹象,汇价走势对市场供求及情绪等因素反映比较充分。
基于对美元指数走势,以及中美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取向差异的判断,不少机构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暂时难以消退。
一方面,美元涨势仍难言结束。北京时间2日凌晨,美联储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联储罕见地直言美国经济“强劲”,并重申将进一步渐进加息。当前CME提供的利率期货数据显示9月FOMC的加息概率已经升至91%以上,9月加息几乎“板上钉钉”。美联储声明公布后,美元走势震荡,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突破了3%的“红线”。
有分析指出,美元指数前期上涨较快,短期走势难免出现反复。然而,中长期看,美元指数强弱关键取决于美元与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的利差变化及预期,利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周期上的差异。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时隔两个月之后,再次站上3%,反映了市场对后续美国经济增长及通胀的相对乐观看法。而与此同时,欧元区、日本收紧货币政策的日程仍不明确,短期内难以看到实质性动作。美元相对欧元、日元等利差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这将构成美元继续走强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在美元走强,或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被动贬值的同时,中美在经济增长及政策取向上呈现出的短期差异亦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内在的调整压力。
从债市利率走势上看,今年中国债市是牛市,美国则是熊市,年初以来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行了约45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上行了约55BP。目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低于50BP,较去年底收窄了约100BP。短端方面,1年期中美国债利差已经不到40BP,低于历史1/4分位数水平。
债券市场人士表示,利率走势实则反映的是对经济及经济政策的预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定的内外部压力,特别是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政策适时强调扩大内需,货币政策有所微调,流动性转向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出现一定的下行。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