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充裕局面难持久
今年以来,流动性变得宽松是事实。另外,央行此前强调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最近强调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此前提出要“管住”流动性总闸门,最近强调“管好”流动性总闸门。这些变化也很能说明问题。
但应该看到,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仍是“稳健中性”,与“适度宽松”仍存在很大的不同。当前货币政策操作存在一定放松压力,主要是稳定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稳定金融市场波动、防范“违约潮”等,但同时面临来自于汇率、金融去杠杆、房地产泡沫等制约因素,不少机构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将呈现中性略偏宽松状态。
相应地,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充裕”或“总体充裕”也应是有区别的。
从字面意义理解,“合理充裕”即流动性会保持充裕,但应合理适度,不应过度,更不应泛滥。
7月初的流动性状况可能已超出合理充裕范畴。这就解释了,为何从6月下旬开始,央行持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三周时间净回笼9600亿元,因为央行希望引导流动性回到“合理充裕”水平。
换句话说,7月初的流动性状况,可能是近一个阶段的极端水平,而7月初货币市场利率可能也处于一个阶段性的低谷,未来可能难以回到如此低的水平。
7月初流动性之所以如此充裕,是受到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6月是财政投放大月,财政支出集中在月末进行,形成较多流动性供给。央行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财政支出等因素影响,6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回到1.74%,较上月末高0.5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央行于7月初实施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约7000亿元,因此,7月初超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过,在央行连续实施净回笼后,超储率应已有所回落。上周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也纷纷自低位反弹。目前DR001、DR007已分别回到2.58%和2.68%附近,较月初低点分别回升约70基点和23基点。
统计显示,7月以来,DR007平均值约为2.6%,此前主要在2.8%至2.9%一线。一些机构人士认为,DR007运行中枢继续下行空间不大,货币市场利率及超短期债券利率基本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