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加大经济转型力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知名品牌,吸引外流的海外消费能力尽快回流。
随着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爆发出巨大需求。然而,其中大量高端需求溢出海外,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报告称,中国是出境消费最大贡献国,年逾1.5万亿人民币。而中国境内进口商品消费也同样惊人。当前,国产消费品品牌面临阵地被挤压、美誉度遭矮化等窘境。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升级,产品媲美同类进口产品,但在市场上仍“抬不起头”。专家认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追捧,暴露出我国相关产业的品质短板,也挤压了优质国货的生存空间,对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挑战。
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早在2015年,中国居民赴美旅游达到25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15年中国游客在美旅游总支出达到269亿美元,旅游行业占据了美国对中国服务类产品出口的59%。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平均每天为美国市场创造约7400万美元(约合4.9亿元人民币)的收入,2015年,中国就已超过巴西成为美国第5大客源国。
在目前国内需求不旺的背景下,如何把海外巨额消费拉回国内,已成为很多部门正在思考的问题。在内需启动缓慢甚至消费不振情况下,国人的海外消费却热火朝天、迅猛增长。因为存在价差吸引力,国外商品较国内商品售价更为优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国外购买商品,甚至购买“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商品。
专家认为,造成价差的原因在于奢侈品进口税率过高、国内分销体系不成熟、流通成本过高等。但从深层次上则反映国内收入分配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巨大差距已经成为启动内需一堵看不见、摸不着的壁垒。由于国内收入的巨大差距,使得消费意愿最强的中低收入者不但收入低且社保不健全,既没钱消费又不敢消费;而少数高收入者有能力消费,却消费意愿不强,且往往走出国门到海外消费。来自两方面的挤压,使得国内消费成为一个空档期,成为一个不受青睐、被消费挤出的市场。
随着国内大量中高收入者热衷于走出国门观光旅游,海外购物不仅是奢侈品而且普通商品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暴露出国内的商品价格过高,且造成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内税收收入的双双流失。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民族品牌、高档消费品牌还不足,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大城市的人群和青年人群,更崇尚国际名牌消费;而金融危机后,欧美产品打折和降价比比皆是,与国内商品价格普涨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是国内需求外流的原因。
鼓励国人出国旅游消费对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平衡,消化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减少外贸摩擦是大有裨益,但从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分析,稳增长迫在眉睫,应对经济持续下滑是当务之急。在投资不可持续、出口难以为继情况下,急需通过启动内需来稳增长。因此,让庞大的海外需求回流至国内,形成提升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动力,无疑是一项美好的愿景。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转思维、多方合力,打出“组合拳”,降关税、鼓励竞争,才能如愿以偿。
此前,财政部税政司发布消息,自2016年1月1日起,天津市、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厦门市和四川省将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这是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推出的又一批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省市。离境退税政策,是指境外旅客在离境口岸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退税物品退还增值税的政策,体现了增值税消费地征税原则,是国际上征收增值税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扩大离境退税政策范围将有力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刺激国内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不言而喻,要改变国内消费者外流现象,切实提振内需,将一部分海外消费转化成国内消费迫在眉睫:一方面,要把过高的进出口商品关税降下来,拉低国内外商品价差,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虽说,从表面上看,降低关税会使财政收入减少,但考虑到海外消费实际上已形成税收流失,而降低关税则可以提高国内需求的销售额,照样可以堤外损失堤内补;另一方面,净化消费环境,理顺消费关系,从增加收入、健全社保、降低物价房价、缩小收入差距入手也是提振内需的必应之义。收入低制约消费,社保不健全不敢消费,高房价挤出消费,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因素,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关注;更主要的是,应该加大经济转型力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知名品牌,吸引外流的海外消费能力尽快回流,以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