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758,连续3日下跌。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有一定基本面成因,但美元走强是关键因素。与2016年末相比,当前市场无论是对经济预期,还是对美元预期,都更加“理性”。在近期汇率调整压力快速释放后,人民币进一步大幅贬值可能性不大。
美元走强是主因
自4月人民币对美元展开新一轮贬值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较4月初的高点6.2764元下跌3994基点,幅度为6.36%。
与中间价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调整幅度还要大一些。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6:30收盘价报6.6838元,自4月以来累计下跌4105基点,幅度为6.54%。7月初,在岸人民币最低跌至6.7204元,较3月末下跌近4500基点,幅度超过7%。
在持续升值一年多后,人民币对美元转入贬值。从即期汇率走势看,2017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元附近止跌,随后转为波段上行走势,到今年2月初最高升至6.2519元,上涨约6700个基点,但最近3个多月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就下跌4000个基点以上。
在这一背景下,2016年末一度甚嚣尘上的人民币“破7”的观点重现。
2016年末,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之所以比较悲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宏观经济预期偏悲观,二是对美元走势偏乐观。
历史总有相似之处。经历4月以来较快调整,近期市场也出现偏悲观的观点,理由还是那两点:看淡经济、看好美元。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有一定的基本面成因。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刺激市场对经济增长谨慎预期。近期股票、商品、债券等资产价格波动也有所反映,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价格承压,国内债券市场从年初以来悄然走牛,反映的是市场对经济增长谨慎预期升温。
近期人民币汇率也受美元走强影响。今年4月,美元指数结束低位震荡,向上突破,随后持续较快上行,到6月末最高涨至95.54,创逾11个月新高。无论从行情启动时点,还是阶段高/低点出现时点看,这一轮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几乎与美元指数走强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