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向资金大拆解 挖掘“聪明钱”背后的秘密

吴玉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聪明钱”的投资也遇到了挑战。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3431.77亿元,同期持仓市值增加2929.50亿元,由此计算,浮亏逾500亿元。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对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加仓金额居前,对食品饮料行业减仓金额最多。在个股方面,北向资金对宁德时代加仓金额最多,对贵州茅台减仓金额最多。

  分析人士表示,北向资金已经是A股市场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整体来看,其秉持了价值投资理念,专业性也得到了肯定。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减持消费股、布局新能源赛道,体现出其在行业配置方面的偏好。

  浮亏逾500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3431.77亿元,各个月份均呈现净流入,其中4月和5月净流入金额超过500亿元,2月净流入金额超400亿元。

  从持仓市值情况来看,截至11月30日,北向资金持仓市值为2.63万亿元,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加2929.50亿元,在净流入3431.77亿元的背景下,浮亏502.27亿元。

  从北向资金持仓行业情况来看,Choice数据显示,按照申万一级(2021)行业分类,截至11月30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对20个行业持仓市值增加,对11个行业持仓市值减少。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对电力设备行业持仓市值增加2665.79亿元,该行业已成为北向资金持仓市值最大的行业。

  另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对25个行业加仓,对6个行业减仓。其中,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加仓金额居前,分别净买入1393.94亿元、517.61亿元、517.35亿元,北向资金加仓金额最多的电力设备行业是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行业。食品饮料为北向资金减仓金额最多的行业,达117.16亿元。

  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表示,北向资金因资金量比较大,很少参与交易性机会,必然会对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和个股基本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长期持有。北向资金选择新能源产业并部分减持白酒板块,是其长期布局低碳经济的体现。

  加仓宁德时代320亿元

  在今年核心资产普遍回调的背景下,北向资金十大重仓股发生显著变化。截至11月30日,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美的集团、招商银行、隆基股份、五粮液、中国中免、迈瑞医疗、伊利股份、恒瑞医药。隆基股份、迈瑞医疗、伊利股份新进成为十大重仓股。

  从增减持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对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汇川技术增持金额居前,分别净买入320亿元、288.07亿元、209.33亿元,这三只个股今年以来分别上涨93.76%、33.04%、5.88%。对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海康威视减持金额居前,分别净卖出313.97亿元、198.56亿元、140.92亿元,其中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46%、40.62%,海康威视累计上涨1.53%。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增持金额居前的股票多数上涨,减持金额居前的股票除海康威视外,其余股票均出现下跌。

  从北向资金持股数量变动情况来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对1039只个股的持股数增加。其中,持股增加数最多的是紫金矿业,增加了6.97亿股;对三花智控、招商银行持股数分别增加5.14亿股、3.63亿股。紫金矿业、招商银行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0.62%、15.47%,三花智控累计下跌4.59%。另外,同期北向资金共计减仓1021只股票,对其中21只股票的减仓股数超过1亿股。减仓股数最多的是京东方A,减仓8.10亿股;格力电器、中联重科被分别减仓4.65亿股、4.11亿股。

  明年或持续大幅净流入

  今年前11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3431.77亿元,已接近2019年全年3517.43亿元的纪录。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表示,北向资金动向一直是分析当前市场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当前市场正在布局明年的行情,主要以三个赛道的方向为主:其一,新能源、光伏等高景气赛道;其二,军工板块可能正面临从周期股向成长股方向转变带来的长期投资机会;其三,消费股能否实现利润的反转是明年关注的重点。

  对于明年北向资金的动向,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预计2022年将有约750亿美元北向资金流入A股,在北向资金净流入持续增加、居民资产配置逐渐向股市转移等预期下,市场流动性充裕将对A股产生较强推动力。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目前海外权益基金在A股配置依然偏低,预计2022年北向资金仍会增配A股,净流入规模或达到4000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