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榨菜”到“火锅” 大众消费股慢牛仍在途中
牛仲逸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消费“升降级”之争
始于2016年下半年的“消费升级”投资主题,在今年似乎遭遇到“滑铁卢”,高端白酒、定制家具、家电等板块龙头股年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如金牌橱柜,自见年内高点以来,累计跌幅超50%。大众消费主题升温,与之“消费升级”主题式微,使得市场有关消费升级与“降级”之辩异常激烈。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在增加,整体性的“消费升级”依旧是大趋势。“短期内一二线与‘四五线’城市消费结构分化。这一结构分化并非绝对化的‘升级与降级’的区别,而是整体大消费崛起过程中的内部结构的分化和轮动。”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招商证券分析师表示,消费降级实质上是消费结构迁移的现象,消费需求的变迁很难在经济增速、收入增速稳定的时候产生逆向变化。2013至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食品+衣着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38.5%持续下降到35.8%,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29.4%持续上升至32.5%,因此,所谓的消费降级本质上是消费理性化以及消费结构迁移的现象,而不是需求层次下移。
与此同时,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认为,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消费结构依然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一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服装类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占比28.6%和7.2%,仍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二是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在35%左右,近几年虽明显提高,但仍低于主要经济体50%-70%的水平,后续增长空间较大;三是城镇居民的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较高,且近5年增长较快,由2012年的不到10%快速提升至23%,对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有所显现。